[发明专利]一种炼油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39984.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9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贾青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青芝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油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油设备,其结构包括有高效节能电机、顶盖、炼油罐、支撑脚、除泡装置、搅拌轴,炼油罐的底部焊接有支撑脚,顶部设有顶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外护罐、内油罐、降温机构、除泡装置等部件的结合设置,能够对罐体进降温散热,避免油因高温变化而导致罐内出现大量的泡沫,基于弹簧伸缩时,其弹簧圈与弹簧圈的间距的等距增大或等距缩小,利用弹簧压缩来对高速搅拌产生的泡沫进行割破,同时在泡沫上升时,利用一号弹簧、二号弹簧的锋利性,以泡沫为动,以一号弹簧、二号弹簧为静,也能够对将泡沫割破,防止泡沫过多溢出而导致油的浪费,也能避免油与泡沫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油的品质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油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炼油设备。
背景技术
炼油罐在进行炼油时,会产生泡沫,产生泡沫的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由于原油杂质含量过高,经过搅拌发生反应,会产生泡沫,第二种是空气进入油里,生成泡沫,第三种是因表面活性剂过多,机器设备的高速搅拌,高温变化而导致出现大量的泡沫,故需要进行除泡操作。
一般采用传统的物理除泡方式来除泡,以此来避免采用消泡剂带来的危害,物理除泡是以喷洒水或者控制温度进行泡沫消除,但这两种物理除泡方式消泡时间较长,消泡也并不明显有效,当泡沫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会影响到炼油工序,当泡沫过多而导致油溢出来,造成油的浪费,且油与泡沫接触,使油的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油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炼油设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炼油设备,其结构包括有高效节能电机、顶盖、炼油罐、支撑脚、除泡装置、搅拌轴,所述炼油罐的底部焊接有支撑脚,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方设有与搅拌轴传动连接的高效节能电机,所述搅拌轴内置于炼油罐,所述炼油罐还内置有除泡装置,所述除泡装置与搅拌轴连接;
所述炼油罐包括有外护罐、内油罐、支撑底、降温机构、环形腔、散热孔,所述内油罐贯穿于外护罐且两者通过支撑底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油罐的外壁与外护罐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置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与内油罐贴连,所述外护罐的外壁还均布有错开布设的散热孔,所述外护罐、内油罐的顶部连接于顶盖,所述支撑底位于内油罐外底部与外护罐内底部之间,所述内油罐内置有除泡装置、搅拌轴。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有蛇形耐热外护罩、蛇形腔、蛇形内管、散热片,所述蛇形耐热外护罩内开设蛇形腔,所述蛇形腔内置有蛇形内管,所述蛇形耐热外护罩的两外侧壁设置有交错布设的散热片,所述蛇形内管环绕于与之贴接的内油罐外壁,所述蛇形耐热外护罩、散热片均与内油罐外壁无缝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蛇形耐热外护罩位于环形腔且与外护罐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蛇形内管呈中空结构设置且内置有冰晶,所述蛇形腔内置有液态水。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除泡装置包括有轴套、一号联动组件、主动齿轮、除泡机构、二号联动组件,所述除泡机构一端连有一号联动组件,另一端接有二号联动组件,所述一号联动组件、二号联动组件分布于主动齿轮的两端,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心安装有轴套,所述轴套过度配合于搅拌轴,所述除泡机构与内油罐连接,所述一号联动组件、二号联动组件连接于顶盖。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一号联动组件与二号联动组件的组成结构相同,所述一号联动组件包括有支撑吊轴、平移板、圆盘、从动齿轮、齿套,所述圆盘的顶面固定有与之为同心圆结构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外套置有齿套,所述圆盘的底面活动连接有平移板,所述支撑吊轴贯穿于与之过盈配合的从动齿轮而与圆盘中心垂直连接,所述支撑吊轴远离圆盘的一端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平移板连接于除泡机构,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青芝,未经贾青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99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冶炼烟气的急冷收集处理系统
-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的避障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