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品质多叠叠墅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0312.5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毕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捷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质 叠叠 及其 设计 方法 | ||
1.高品质多叠叠墅,为各叠均有部分或全部墅质空间的完全私密型多叠叠墅,其特征如下:
1.1墅质空间:
1.1.1地面花园:所有叠或部分叠有地面花园,优选所有叠均有非完全北向地面花园;
1.1.2屋顶花园:所有叠或部分叠有屋顶花园,优选所有叠均有屋顶花园;
1.1.3地下花园:所有叠或部分叠有地下花园,优选所有叠均有地下花园;
1.2完全私密性:
1.2.1入楼:无地下公共停车库时,各叠通过其地面花园入楼;有地下公共停车库时,各叠也可从其地下花园入楼;
1.2.2竖向交通:采用双享交通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双享电梯(1)、双享候梯厅(3)、私享候梯厅(4),且双享交通系统中的有关私密性的所有门均按完全私密性要求做联动控制;
1.2.3视线遮挡:根据需要,在下叠以上的部分叠或所有叠的下层楼板标高处或其附近设视线遮挡物。
2.权利要求一的高品质多叠叠墅的设计方法,为以联动控制双享交通系统和为各叠提供部分或全部墅质空间为核心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如下:
2.1将独栋别墅或双拼别墅上下叠加,形成独栋式或双拼式多叠叠墅,优选双拼式三叠叠墅;
2.2在东北角、西北角或其附近设置双享交通系统;对于双拼式多叠叠墅,优选东、西叠各设一部双享电梯(1)、一部双享楼梯(2);一层或屋顶层、地下层等其它公共层设双享候梯厅(3),其它层设私享候梯厅(4);
2.3双享电梯(1)优选直角门电梯;优选双享电梯(1)与双享楼梯(2)并排设置,且双享电梯(1)主门开向双享候梯厅(3)或私享候梯厅(4)、侧门开向双享楼梯(2)平台;
2.4各叠的入楼门厅(8x)、(8z)、(8s)围绕双享交通系统设置;
2.5一层设各叠地面花园,其中,下叠为南地面花园(5xn)、北地面花园(5xb)双地面花园,东侧、西侧或东北角、西北角附近设中叠地面花园(5z)、上叠地面花园(5s);
2.6下叠可从其北地面花园(5xn)到达其入楼门厅(8x)入户或入首层双享候梯厅(3),然后进入双享电梯(1)或双享楼梯(2);中叠、上叠可从其地面花园(5z)、(5s)到达其入楼门厅(8z)、(8s),再入首层双享候梯厅(3),然后进入双享电梯(1)或双享楼梯(2);
2.7当小区设有地下公共停车库时,可从地下公共停车库直接进入各叠地下花园(6x)、(6z)、(6s),再通过地下层双享候梯厅(3)入双享电梯(1)或双享楼梯(2);
2.8从屋顶层出双享电梯(1)或双享楼梯(2),通过屋顶层双享候梯厅(3)进入各叠屋顶花园(7x)、(7z)、(7s);
2.9从地下层出双享电梯(1)或双享楼梯(2),通过地下层双享候梯厅(3)进入各叠地下花园(6x)、(6z)、(6s);
2.10各叠户内可按现有技术或方法设置客厅(11)、餐厅(12)、中厨(13)、西厨(14)、书房(15)、主卧(16)、老人卧(17)、次卧(18)、客卧(19)、工人房(20)、洗手间(21)、衣帽间(22)、卫生间(23)、储藏间(24)、阳台(25)、家庭厅(26)、洗衣间(29)等常规功能性房间;
2.11优选跃层户型;优选客厅为通厅;优选不设户内楼梯;
2.12客厅、入户花园可采用可大开大合落地窗;
2.13东、西两侧优选设置卫生间(23)、衣帽间(22)等辅助房间;
2.14对进入双享候梯厅(3)的门、双享电梯(1)门等有关完全私密性的所有门按完全私密性要求提出联动控制的具体设计要求;
2.15对视线遮挡物(30)从外墙出挑宽度等问题进行视线分析,在满足视线遮挡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下叠室内或地面花园的采光需求;
2.16可在楼、电梯出屋面的屋盖上设阳光收集装置,并将阳光输送到对阳光有特殊需要的非南向房间。
3.权利要求二的大开大合落地窗的主动密封法,其特征在于:
3.1在每扇窗周边设胶管;
3.2窗户关上后,给胶管充气;
3.3胶管充气膨胀对窗户做主动密封;
3.4胶管排气后开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捷,未经毕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3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