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抗菌型口罩用纳米膜及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0480.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梁燕;周冠辰;刘文明;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18;B32B27/32;B32B27/36;B32B7/10;B32B37/06;B32B37/10;A41D13/11;A41D31/02;A41D31/04;A41D3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亚洲 |
地址: | 23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抗菌 口罩 纳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一种高效抗菌型口罩用纳米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四氟乙烯树脂、航空煤油、银系无机抗菌粉共混制成糊状混料;糊状混料通过挤出机推压得到柱状模料;柱状模料经过压延机制成聚四氟乙烯膜片,压延后进行加热去除其中的航空煤油,聚四氟乙烯膜片进行横向及纵向拉伸,得到双向拉伸后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热定型,热定型处理后的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收卷得到抗菌聚四氟乙烯膜;将聚酯针刺毡与步骤六的得到的抗菌聚四氟乙烯膜进行高温热压复合,得到产品。本发明还公开高效抗菌型口罩用纳米膜、应用。本发明具有抗拉强力强、使用寿命长、抗菌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效抗菌型口罩用纳米膜及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常规的口罩是由SMS三层构成,其中S层代表的是防粘层,M层是熔喷无纺布,是过滤病毒的核心部件,其材质是聚丙烯,由极细密的纤维交织而成,纤维的平均直径约为1-5μm,由于聚丙烯是优质的有机驻极体材料,在经过表面驻极处理后,表面会储存一定量的电荷,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对微细粉尘和病毒进行吸附。
但此类口罩有个缺陷,因其关键聚丙烯熔喷无纺布密度不均匀,空隙大,需靠表面驻极处理负载荷电,通过静电来吸附颗粒物;而静电容易受生产、运输环境中的湿度影响,尤其是使用过程中,呼吸使口罩受潮,其含量会不断的减弱,防护能力下降,因此专家建议每4小时更换口罩,导致其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口罩抗拉强力弱、使用寿命短、抗菌效果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去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高效抗菌型口罩用纳米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四氟乙烯树脂、航空煤油、银系无机抗菌粉共混制成糊状混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糊状混料通过挤出机推压得到柱状模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柱状模料经过压延机制成聚四氟乙烯膜片,压延后进行加热去除其中的航空煤油,得到脱除航空煤油后的聚四氟乙烯膜片;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脱除航空煤油后的聚四氟乙烯膜片进行横向及纵向拉伸,得到双向拉伸后的聚四氟乙烯薄膜;
步骤五、将步骤四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热定型处理,得到热定型处理后的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热定型处理后的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收卷得到抗菌聚四氟乙烯膜;
步骤七、将聚酯针刺毡与步骤六的得到的抗菌聚四氟乙烯膜进行高温热压复合,得到产品。
采用本发明的高效抗菌型口罩用纳米膜代替现有技术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聚酯纤维相比聚丙烯纤维更加廉价,本发明聚酯纤维通过投料、开松、储棉、梳理、铺网、针刺成毡采用针刺的方式得到聚酯针刺毡;聚酯针刺毡单网克重控制在50-70g/m2;聚酯针刺毡代替熔喷的加工方式,相比较熔喷无纺布,针刺无纺布克重均匀好,抗拉强力高,使用寿命长;本发明聚四氟乙烯膜孔径的分布集中在100-200nm之间,属于纳米级微孔膜,通过聚四氟乙烯膜负载抗菌颗粒,一方面通过聚四氟乙烯膜的表面过滤代替传统的静电吸附的过滤原理,具有长久高效的过滤性能;另一方面膜材质中具有抗菌涂层颗粒,能有效对空气中细菌病毒进行阻挡后消灭。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聚四氟乙烯树脂、航空煤油、银系无机抗菌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19:5:0.5。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的挤出机的压坯时间30min,挤出压力为5.5-6.8MPa,口模温度控制在60-70℃。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压延机为二辊压延机,在55℃、15-25m/min的速度下进行压延;压延后,在200-300℃下去除其中的航空煤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转式印章
- 下一篇:图像中构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