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导耐高温Cu-Cr-Nb-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0715.X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月;庾高峰;张航;李小阳;王聪利;吴斌;张琦;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1/04;B22F9/08;B22F3/20;B22F3/15;B22F3/18;B22F3/24;B23K2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耐高温 cu cr nb zr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强高导耐高温Cu-Cr-Nb-Zr合金,其特征在于,该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Cr:2-8wt%,Nb:1-7wt%,Zr:0.05-0.55wt%,余量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导耐高温Cu-Cr-Nb-Zr合金,其特征在于,Cr与Nb的原子百分比之比满足:1.0<Cr/Nb<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导耐高温Cu-Cr-Nb-Zr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中:Fe<0.005wt%,O<0.02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Cr-Nb-Z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按照上述化学组成进行原材料准备及配料,采用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方式及顺序为:先加入Cu,熔化后,保温5-10min后再加入Cr、Zr及Nb,经过充分的除气、除杂后进行熔炼,熔炼温度为1300℃,浇铸温度为1250℃;
(2)锯切:对铸锭的两个端面进行锯切,并车外圆,获得规格为Φ200*350的铸锭;
(3)雾化:对获得的铸锭进行真空感应气雾化,雾化温度为1500℃,粉末的氧含量约为480ppm,氮含量约为8ppm;
(4)包套挤压:对步骤(3)所得的合金粉末进行包套挤压,挤压温度为950℃,制备400*50mm截面尺寸的锭坯;
(5)轧制板材:对上述板材进行铣面处理后进行轧制,轧制后的尺寸为10*500*1500mm;
(6)板材压制:将轧制后的板材进行压制处理,压制成直径为200的半圆;
(7)摩擦焊接:将压制的半圆形进行摩擦焊接,焊接温度为750℃;
(8)将上述制得的内壁材料进行旋压成型及成品机械加工,最终得到高强高导耐高温Cu-Cr-Nb-Zr燃烧室内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u-Cr-Nb-Z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采用纯度为≥99.990%的电解铜板,Cr采用CuCr10中间合金加入,Zr采用CuZr中间合金加入,Nb采用CrNb38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u-Cr-Nb-Z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真空感应气雾化过程为:将步骤(2)所获得的铸锭放入真空感应熔炉中熔化,得到金属液,然后,利用紧耦合喷嘴喷将上述金属液喷出,雾化形成微细液滴,通过液滴在落下的过程中的雾化介质进行冷却,得到雾化合金粉末,最后,对得到的雾化合金粉末进行超声振动筛分,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粒径的合金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u-Cr-Nb-Zr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合金粉末进行包套挤压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合金粉末添加至模具内摇平,以6-9MPa的预压力压制,保证粉末接触但不变形,即得到合金预压试样;
S2:其次,将得到的合金预压试样放入包套中,并在四柱三梁液压机上进行挤压,其中,挤压压力为180-220t,挤压比为18.27,挤压速率为2-4mm/min,温度350-380℃;
S3:最后,将步骤S2挤压得到的成品放入热等静压设备中,以60-80℃/min的升温速率对其进行致密化烧结并保温8-9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其中,烧结压力为70-240MPa,烧结温度为1000-1100℃,冷却速率降温至300℃,通过对合金粉末进行预挤压,粉末有效防止包套挤压操作时合金粉末泄露严重的问题,而对挤压得到的成品进行致密化烧结,能够进一步提高合金的致密度,使合金材料内部孔隙收缩闭合,得到高密度的块体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7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巷道的锚杆支护结构
- 下一篇:双金属配油套超高速激光熔覆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