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1188.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臧志成;刘德文;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F01N9/0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服务站 柴油机 立式 dpf 管理 再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该装置与整车上拆解下来车载DPF对接,自动实现DPF系统的再生。所述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包括鼓风装置、混合气喷射装置、燃烧器、DOC装置、DPF装置以及电控单元。本发明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柴油机机内热管理标定,后处理热管理标定独立,安装布置简单,维修方便,适合国内各种柴油机在用车改装后处理售后服务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后处理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车在运行时,其污染物是碳烟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其中PM排放是汽油机的几十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技术是被认为最接近实用化和产业化的柴油车微粒后处理技术,其关键技术是过滤体材料和过滤体再生。由于DPF对碳颗粒捕集能力的限值,需要定期采用高温燃烧掉DPF内碳颗粒物,因此再生方法是过滤体再生的技术难点。随着非道路燃油车国Ⅳ标准的实施,港口、码头、矿山、发电厂等企业有大量的非道路车辆需要增加DPF系统。因为这些客户均为集团用户,且车辆使用地点相对固定,如果按道路车辆加装DPF系统成本很高。而且非道路燃油车原排PM排放高,运行工况恶劣,排温低,单独依靠DPF的被动再生无法进行颗粒物的有效清除,会直接导致DPF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该装置与整车上拆解下来车载DPF对接,自动实现DPF系统的再生。
特别地,所述整车上加装有监控器,所述监控器用于监测车载DPF是否需要再生。
特别地,所述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包括鼓风装置、混合气喷射装置、燃烧器、DOC装置、DPF装置以及电控单元;所述燃烧器的一侧与所述鼓风装置的出风口相连;所述混合气喷射装置包括气泵、油泵、油气混合器、混合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混合气喷射装置一侧与燃烧器的入口一侧连接;所述燃烧器包括燃油喷嘴、点火塞、多级燃烧腔;所述燃烧器一侧与 DOC催化器的入口一侧连接;所述电控单元与鼓风装置、混合气喷射装置、燃烧器、DOC装置、DPF装置、燃油电磁泵、空气柱塞泵、点火预热塞连接。
特别地,所述燃烧器上安装有火焰温度传感器;所述DOC装置的出口安装有DPF前温度传感器;所述DOC装置一侧通过法兰与DPF催化器的入口一侧连接。
特别地,所述DPF装置的入口、出口分别安装DPF前温度传感器和DPF后温度传感器;所述DPF装置的前后安装DPF压差传感器。
特别地,所述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还包括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连接所述电控单元。
特别地,所述液晶显示器上设有与所述的电控单元连接的再生请求按钮、再生停止扭矩、故障显示灯、再生过程显示灯。
特别地,所述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还包括但不限于燃烧器固定支架、DOC和DPF固定支架、可移动推车、电源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服务站的柴油机分立式DPF热管理再生装置与整车上拆解下来车载DPF对接,自动实现DPF系统的再生。本发明优点如下:一、再生装置与DPF总成单元分开,成为分立式DPF再生系统;二、该装置在再生时将再生装置人工接入(再生过程仍然是自动过程),通过有限的人工介入使得多机可以共享一个再生装置,从而降低DPF系统改装成本;三、该再生装置不必安装在车上,因此对其抗振性能,密封性能,以及抗极端温度变化的性能没有特殊的要求,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再生装置的成本。四、相对于DPF放入加热炉内进行烘烤的再生方式,本发明再生时间短,每次再生时间为30分钟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1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