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水器冷热循环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1616.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5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育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造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4H9/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仲伯煊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水器 冷热 循环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电热水器冷热循环加热装置,其包括:储水筒、前置集水筒、聚热套筒、加热装置、常温进水管、导热引水管以及热出水管,其中:前置集水筒位于聚热套筒上方,前置集水筒内形成有集水区,集水区与储水区为不直接连通的两独立区域,并使集水区分别与常温进水管一端及导热引水管一端形成连通;而集水区内组设有至少一分流板,且于分流板处设有多个引流部及定位孔,并使分流板较常温进水管末端处为高;常温进水管穿过聚热套筒内部后而连通至集水区处,且使部分的常温进水管位于加热装置的加热管的一侧;导热引水管自集水区处向下延伸至聚热套筒内部,且使部分的导热引水管位于加热管一侧;聚热套筒组设于储水区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能达到预热及瞬热双重功效的电热水器冷热循环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电热水器,如图1所示,其由一具有封闭状储水区10的储水筒1、一连通至该储水筒1的储水区10处的冷水进水口12、一连通该储水筒1的储水区10至该储水筒1外侧处的热水管13、以及一组设于该储水筒1的储水区10处的加热管15。如此一来,当该加热管15开始加热时,会使已分布于该加热管15周侧处的冷水水源直接吸收该加热管15所产生的热能而使其水源温度开始提高,且经由热对流作用而使已储存于该储水区10内的冷水水源会因加热而达至预定温度后,才会使该加热管15停止运作。
上述的电热水器虽能达到其创作目的,但是其在操作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如下的缺失:
由于现有技术在加热的过程中,必须将整个储水区的冷水水源全部都加热至预定高温后才会停止该加热管的运作,如此一来,当等待(即静候)期间的温度下降至最低预定温度时,就必须启动加热管开始加热,且使整个储水区的温度必须再加热至预定高温后才会停止加热,以致使每次再加热的容量过大,而造成再加热所需的时间过长,进而造成耗费电能为其一大困扰。
承如上述,由于每次再加热都是指整个储水区而言,尤其是,消费者在边使用中边加热时,会因加热管产生的热能及扩大热对流下,往往会因冷水水源直接流向热水管13的排水入口130处,而使得高温层热水水源会被引入的冷水水源给予快速中和降温后,以致使其储水区内的储水水源温度快速地降低至预定温度之下,而立即启动加热管15再加热,且会使得中和降温后的水源直接从该热水管13的排水入口130处排出供消费者使用,而使得消费者的体感温度觉得温度不够高或温暖的现象为其另一大困扰。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有效地缩短再加热的时间,且能降低无形热能的损耗,并能提升其加热效率及环保节能性能,成为业内人员当前急需优先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达到预热及瞬热双重功效的电热水器冷热循环加热装置,其提供一种借由该储水筒的储水区内分别组设有前置集水筒及聚热套筒,且使该前置集水筒位于该聚热套筒的上方;该聚热套筒之上、下循环孔分别连通至该储水区处,且使该聚热套筒的聚热室内能供该加热管、部分的该常温进水管、部分的该导热引水管及部分的该热出水管容置于其内,并使已容置在聚热套筒内部的该常温进水管及该导热引水管分别连通至该集水区处,以使得部分的该常温进水管及部分的该导热引水管分别位于该加热管的一侧近处;再者,该前置集水筒的集水区与该储水区为不直接连通的两独立区域,该集水区内组设有至少一片以上的分流板,且于该分流板处设有多个引流部及供该导热引水管凸伸穿过用的定位孔,并使该分流板较该常温进水管末端处为高;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常温水流经该常温进水管、该集水区及该导热引水管后再注入至该储水区内的初始温度会被大幅提升,以使该储水区内的水温能快速地达到预定加热温度,而缩短再加热时间外,同时,亦使该热出水管的排水入口的出水温度值能快速地保持至最高化,且能使该排水出口所排出的热水温度具有保温及再加热的双重作用,进而达到节能减碳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造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造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1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跑步姿态检测方法与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指纹验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