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层锚拉桩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2064.8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刘小波;王涛;李仁民;王建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54;E02D5/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层 锚拉桩 支护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层锚拉桩支护体系,其包括锚索桩和设置锚索桩的背离基坑的一侧的锚桩,在锚索桩与锚桩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锚索A和第二锚索A;在锚索桩的内侧设置有内排锚索围檩A;在锚桩的顶部的外侧设置有外排锚索围檩;第一锚索A的一端贯穿锚索桩后连接到内排锚索围檩A上,第一锚索A的另一端沿倾斜方向向上延伸并贯穿锚桩后连接到外排锚索围檩上;该第二锚索A的一端贯穿锚索桩后连接到内排锚索围檩A上,第二锚索A的另一端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并连接到锚桩上。本申请还公开了深层锚拉桩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本申请可在有限的施工范围内进行,并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层锚拉桩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坑工程已成为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内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交通拥挤,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可选性差,深基坑邻近既有建筑物非常普遍,使得深基坑支护型式选择受到限制。桩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以及桩墙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变形,但是挖土不方便,造价高,工期长。桩加锚杆之类的支护结构,挖土方便,造价低,施工便捷,但是由于很多地方限制锚杆出红线,不允许使用。
地面水平锚拉桩是指在距基坑外侧一定距离处的土体稳定区内施工锚桩,在支护桩背面挖沟槽或自然地坪以上拉上拉杆,其一端与支护桩上的冠梁连接,另一端与锚桩上的冠梁连接,通过连接紧固件对拉杆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将基坑上部土体作用于支护桩上的土压力的一部分传给锚桩的一种支护结构型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但是由于水平拉锚桩只能设置在浅层地基,且只能设置一层,锚桩提供的水平拉力不大,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深层锚拉桩支护体系,其包括沿第一设定方向布置的若干根内排桩,至少有一根内排桩形成为锚索桩,对应于每根锚索桩均设置有一根锚桩,锚桩设置在所对应的锚索桩的背离基坑的一侧;
在每根锚索桩与所对应的锚桩之间均设置有一组锚索A,每组锚索A均包括一根第一锚索A和一根第二锚索A,该第一锚索A和第二锚索A均为预应力锚索;每根第一锚索A的两端分别称为第一前端A和第一后端A,每根第二锚索A的两端分别称为第二前端A和第二后端A;
在内排桩的内侧设置有一道内排锚索围檩A;在锚桩的顶部的外侧设置有一道外排锚索围檩;
该第一锚索A的第一前端A贯穿所对应的锚索桩后连接到内排锚索围檩A上,该第一锚索A的第一后端A沿倾斜方向向上延伸并贯穿所对应的锚桩后连接到外排锚索围檩上;
该第二锚索A的第二前端A贯穿所对应的锚索桩后连接到内排锚索围檩A上,该第二锚索A的第二后端A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对应的锚桩上。
包括锚索桩在内,在内排桩与锚桩之间均不设置联系梁。
本申请中,锚桩沿竖直方向设置,或沿倾斜方向设置,当锚桩沿倾斜方向设置时,锚桩由下向上朝远离基坑方向的一侧倾斜,或由下向上朝基坑内部方向的一侧倾斜,锚桩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30°。
在该深层锚拉桩支护体系中,设置了第一锚索A和第二锚索A,相对于锚索桩,由于第一锚索A和第二锚索A分别沿倾斜方向向上和向下延伸,对锚索桩形成双向拉伸,在产生朝向基坑外侧方向的水平拉力的同时,还能够对锚索桩分别生产向上和向下的拉力。水平拉力能够对锚索桩产生朝向外侧的抵抗力,在内排锚索围檩A的传导下,该抵抗力能够传递到其他的未连接有锚索的内排上,从而使个所有的内排桩形成朝向外力的拉力。向上和向下的拉力至少会有部分取消,相比单纯地采用朝向外侧向上倾斜的单边锚索,本申请中的双向拉伸至少会减少对锚索桩向上的提升力,使锚索桩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在土体中,也由于减少了对锚索桩向上的提升力,可以减少锚索桩以及全部内排桩在基坑底面以下的深度,从而减少锚索桩以及全部内排桩的长度,降低施工成本,并由于减少了内排桩的长度,也可以减少内排桩的下沉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