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外桶温度波动的爆热测量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2257.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0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贺元吉;赵宏伟;王明昊;周志清;高洪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4分队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G01N25/26;G01N25/44;G01K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专利中心 11215 | 代理人: | 周玄;李智婧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外桶 温度 波动 测量方法 存储 介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外桶温度波动的爆热测量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初始调温阶段的内桶内和外桶内液体介质进行温度采样;并得到初始调温阶段内外桶热平衡温差;步骤二、对初期阶段的外桶内的液体介质进行温度采样;并得到初期阶段内桶内液体介质的温升曲线;步骤三、对初期阶段内桶内液体介质的温升曲线进行线性拟合;步骤四、得到初期阶段内桶温度衰减系数;步骤五、对主期阶段的内桶内和外桶内的液体介质进行温度采样;并得到主期阶段补偿温升;步骤六、得到主期阶段修正温升;步骤七、得到被测炸药爆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和系统。本发明实现了对外桶液体介质温度剧烈波动带来的影响的有效补偿,对外桶液体介质温控精度要求大为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爆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外桶温度波动的爆热测量方法、存储介质和系统。
背景技术
爆热是反映与评价炸药做功能力的主要指标,爆热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炸药爆热测量结果的因素较多,如炸药的氧平衡、密度、装药外壳的材料与壁厚、甚至起爆方式都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目前,炸药爆热测量包括恒温法、绝热法和水下爆炸法等三种方法,水下爆炸法属于间接测量方法,其精度较差,但所测药量较大。当炸药与量热计参数确定后,恒温法的绝热法的所测药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g),对外桶温度控制有较高的要求,恒温法的外桶温度的波动要求不大于0.01℃,绝热法的外桶温度对内桶温度的动态跟踪精度要求不大于0.05℃。
然而,随着量热计的多次使用,温控设备的老化、绝热性能的下降以及外部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外桶温度波动有时会不满足温控精度的要求,甚至会出现剧烈的温度波动现象,此时用经典方法计算炸药爆热则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该次试验则只能宣告失败,进而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抗外桶温度波动的爆热测量方法,该爆热测量方法实现了对外桶液体介质温度剧烈波动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补偿,对外桶液体介质温控精度要求大为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抗外桶温度波动的爆热测量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外桶温度波动的爆热测量方法,所述爆热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初始调温阶段的内桶内和外桶内液体介质进行温度采样;并根据初始调温阶段的采样结果,得到初始调温阶段内外桶热平衡温差;
步骤二、对所述初期阶段的外桶内的液体介质进行温度采样;并根据初期阶段的采样结果,得到初期阶段外桶内液体介质期望温度以及初期阶段内桶内液体介质的温升曲线;
步骤三、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所述初期阶段内桶内液体介质的温升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所述初期阶段内桶内液体介质的温升曲线对应的一次项系数和零次项系数;
步骤四、根据所述初始调温阶段内外桶热平衡温差、初期阶段外桶内液体介质期望温度、一次项系数和零次项系数,得到所述初期阶段内桶温度衰减系数;
步骤五、对所述主期阶段的内桶内和外桶内的液体介质进行温度采样;并根据主期阶段的采样结果以及所述初始调温阶段内外桶热平衡温差和初期阶段内桶温度衰减系数,得到所述主期阶段外桶向内桶传热与搅拌产热所引起的内桶温升,即主期阶段补偿温升;
步骤六、根据所述主期阶段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所对应的内桶内的液体介质温度以及所述主期阶段补偿温升,得到所述爆炸产物向内桶传热所引起的内桶温升,即主期阶段修正温升;
步骤七、根据所述主期阶段修正温升以及传爆药质量、传爆药爆热、雷管爆热、量热计系统热容和被测炸药质量,得到被测炸药爆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4分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24分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