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2287.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惠斌;马驰;王威宇;高健;朱海鹏;郭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027;F23G7/06;F25B30/04;F24H8/00;F23J15/04;B01D47/06;C10J3/00;C10J3/82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湿固废 物料 气化 燃烧 利用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高湿固废物料先进行干燥处理,再将干燥后的固废物料进行气化反应,固废物料气化反应产生的燃气作为能源进行燃烧,对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热量进行热回收;
所述热回收包括对高温烟气中显热的回收和高温烟气中水分潜热的回收;所述高温烟气中水分潜热的回收通过使用低温喷淋水对高温烟气进行喷淋处理,析出烟气中的水分,同时捕集烟气中的颗粒物,生成蓄热喷淋水;蓄热喷淋水先进行沉淀净化处理,然后回收净化后的蓄热喷淋水中的热量,所述净化后的蓄热喷淋水释放热量后生成所述低温喷淋水;
从净化后的蓄热喷淋水中回收的热量加热空气形成干燥热空气,利用干燥热空气对高湿固废物料进行干燥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高湿固废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后排出的低温含湿废气经加热后分两部分利用,一部分作为气化剂参与所述固废物料进行气化反应,另一部分作为燃烧氧化剂参与所述燃气的燃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热泵回收净化后的蓄热喷淋水中的热量;使用热泵转化生成的高品质热量加热空气形成干燥热空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中显热的回收利用通过高温烟气依次与所述低温含湿废气、锅炉补水进行热交换;其中:
第一步,所述低温含湿废气与高温烟气发生间壁式热交换;
第二步,所述锅炉补水与高温烟气发生间壁式热交换,使得所述高温烟气放热,同时高温烟气中的水分冷凝产生蓄热冷凝水,所述蓄热冷凝水与所述蓄热喷淋水一起参与所述热泵对热量的回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补水与高温烟气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形成待加热的水,所述燃气燃烧产生热量对待加热的水加热产生热水/蒸汽,热水/蒸汽向用户输送热能。
6.一种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器、气化炉、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所述干燥器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干燥器在进料口一侧开设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内设置有空气加热器;所述出料口与气化炉物料进口相连接;
所述气化炉还开设有燃气出口,所述燃气出口与燃气锅炉的燃气进口相连接;所述燃气锅炉还开设有第一烟气出口和热水/蒸汽出口;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空气预热器、冷凝器、喷淋塔、蓄热水箱和热泵,所述第一烟气出口与空气预热器第一烟气进口相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还包括第二烟气出口,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二烟气进口和第三烟气出口,所述第二烟气出口与第二烟气进口相连接;所述喷淋塔包括喷淋塔进气口、喷淋水入口和喷淋水出口,所述第三烟气出口与喷淋塔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喷淋水出口与蓄热水箱入水口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还包括蓄热水箱出水口,所述热泵包括热泵吸热端和热泵供热端,所述热泵吸热端包括热泵吸热端进水口和热泵吸热端出水口,所述蓄热水箱出水口与热泵吸热端进水口相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热泵吸热端出水口与所述喷淋水入口相连接;
热泵供热端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相连接,所述热泵供热端包括热泵供热端出水口和热泵供热端进水口,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空气加热器进水端和空气加热器出水端,所述空气加热器进水端和热泵供热端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空气加热器出水端与热泵供热端进水口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高湿固废物料的气化燃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热器还包括废气进口和第二废气出口,所述气化炉还包括气化剂进口,所述燃气锅炉还包括氧化剂进口;
所述干燥器上设置有第一废气出口,所述废气进口与第一废气出口相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所述第二废气出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气阀与氧化剂进口相连接、通过第二进气阀与气化剂进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2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