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镍基合金的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2633.9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5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谷宇;刘浩;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C22C1/03;C22B9/22;C22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苗丽娟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合金 电子束 冷床 熔炼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镍基合金的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其中,包括:母料制备步骤,其中,先将纯金属炉料投入真空感应炉初次熔炼,以使形成的镍基合金母料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合金元素:Cr:15.00~35.00%,Mo:0~10.00%,Nb:0~5.50%,Fe:0~20.00%,Al:0~1.50%,Ti:0~1.50%,余量为Ni及其它杂质;然后,将初次熔炼后产生的第一熔融金属液浇铸成真空感应锭;电子束冷床炉重熔步骤,其中,将真空感应锭放入电子束冷床炉内,在真空度≤10‑3Pa后开始二次熔炼,在二次熔炼过程中保持真空度≤10‑2Pa,电子枪功率300~500kw,然后,将二次熔炼后产生的第二熔融金属液引入水冷结晶器,拉锭速度5~15mm/min,以使第二熔融金属液凝固成已重熔铸锭,然后冷却所述已重熔铸锭;均质化处理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冶金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镍基合金的电子束冷床炉熔炼 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镍基合金对化学成分和钢质纯净度要求高,因此冶炼工序至关重要。国内外对于镍基合金的熔炼普遍使用VIM(真空感应炉)进行一次熔炼,采用ESR(电渣 炉)或VAR(真空自耗炉)进行二次熔炼,有时为了达到高纯净度要求,甚至还需要 VIM+ESR+VAR三联工艺进行冶炼。由于冶炼设备特点,VIM、ESR、VAR冶炼镍基合 金均采用圆锭。然而,圆锭改锻板坯过程中普遍存在变形难度大、成材率低、成本高等 缺陷。
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EBCHM,electron beam cold hearth melting)是自20世纪 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通常是将电子束与冷炉床结合,在高真空下进行熔炼的冶金技术。现有技术中,电子束冷床炉(EB)熔炼主要用于优质钛及钛合金锭坯的生产中。 与传统的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相比,EB熔炼具有能去除高、低密度夹杂物,直接生产出诸 如圆形、方形、矩形截面的铸锭等许多优点。然而,目前尚未出现将EB炉应用于镍基 合金熔炼以提高镍基合金纯净度,获得矩形截面铸锭生产板材等记载。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镍基合金的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其可消除或至少缓解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全部或部分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镍基合金的 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其可通过将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应用于制造镍基合金,以提高 镍基合金纯净度,减少杂质。
在此强调,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术语与本领域中各种科技术语的通常含义、各种技术词典、教科书等中定义的专业术语的含义一致。
为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镍基合金的电子束冷床炉熔炼方法,其中,包括:
母料制备步骤,其中,先将纯金属炉料投入真空感应炉进行初次熔炼,以使形成的镍基合金母料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合金元素:Cr:15.00~35.00%,Mo:0~10.00%,Nb:0~5.50%,Fe:0~20.00%,Al:0~1.50%,Ti:0~1.50%,余量为Ni及其它杂质;然后,将所述初次熔炼后产生的第一熔融金属液浇铸成真空感应锭,以获得期望的镍基合 金母料;
电子束冷床炉重熔步骤,其中,将真空感应锭放入电子束冷床炉内,在真空度≤10-3Pa后开始二次熔炼,然后,在所述二次熔炼过程中保持真空度≤10-2Pa,并且,电子 束冷床炉的电子枪功率介于300~500kw范围内,然后,将所述二次熔炼后产生的第二熔 融金属液引入配置有拉锭机构的水冷结晶器,拉锭速度介于5~15mm/min范围内,以使 第二熔融金属液凝固成已重熔铸锭,然后冷却所述已重熔铸锭;
均质化处理步骤,其中,将所述已重熔铸锭进行均质化热处理,以获得期望的镍基合金铸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