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性透气两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2850.8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栋夫;徐佛忠;杨国成;刘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8 | 分类号: | F16K3/08;F16K3/314;F16K24/04;F16K31/60;F16L55/07;G01M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王威钦 |
地址: | 214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两用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性透气两用工装,包括与舱室透气管法兰适配的底板,底板上设置若干个舱室透气孔,底板上设置环形的水密槽,腰形孔位于环形水密槽的环内,所述密性透气两用工装还包括与水密槽形状尺寸匹配的上盲板,上盲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把手,把手靠近上盲板边缘设置,上盲板通过螺柱与底板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密性与透气的双功能,同时安装方便,简捷,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工装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性透气两用工装。
背景技术
船舶舱室在码头期间需要将透气管法兰闷堵进行舱室密性试验,后期闷板拆除进行透气而又容易造成垃圾进入透气管。以往都是按照法兰要求制作盲板法兰,实现舱室密性功能,完成后闷板拆除,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透气帽无法安装到位,既要防止垃圾掉入舱内进行管口保护,又要在舱内施工时,把管口打开透气。施工浪费人工,增加了管口保护的难度。因此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研制替代工装,既能满足配合船体舱室透气管法兰闷盖封堵作用,又能当透气帽透气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密性透气两用工装,实现了密性与透气的双功能,同时安装方便,简捷,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工装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密性透气两用工装,包括与舱室透气管法兰适配的底板,底板上设置若干个舱室透气孔,底板上设置环形的水密槽,舱室透气孔位于环形水密槽的环内,所述密性透气两用工装还包括与水密槽形状尺寸匹配的上盲板,上盲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把手,把手靠近上盲板边缘设置,上盲板通过螺柱与底板相连。底板使用盲板形式,与舱室透气管法兰形式一致,加工水密线,开设四个腰型孔(最大可能将透气孔扩大),用于舱室的透气。上盲板加工尺寸与底板法兰水密线大小一致,为方便上盲板的打开和闭合,在边缘区域加装石磨型手柄,仿照石磨研磨的形式实现工装的打开与关闭。中间螺栓实现工装的升降,两盲板间安装垫片实现密封效果。工装的使用实现了密性与透气的双功能,同时安装方便,简捷,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工装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舱室透气孔与水密槽之间的底板上一体设有向上突起的凸环,凸环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凸环其外螺纹底部设有橡胶密封环,上盲板其下表面设有与凸环适配的盲孔,盲孔的孔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这样设置后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密封,除了水密槽配合垫片,还通过螺纹连接螺纹底部的密封环加强了密封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密性透气两用工装还包括与凸环配套设置的两个密性透气半环,每个密性透气半环由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半环的环内壁设有与凸环上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密性透气半环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密性透气半环的设置在通过把手拧动旋转上盲板升高后将此两个密性透气半环扣合到凸环上,起到防止被风吹来的轻质杂物或垃圾进入到舱室透气管,所以密性透气半环上的孔孔隙很小(一般采用3mm~10mm孔径的透气孔)但很密,确保阻挡杂质但能透气,为确保两个密性透气半环与凸环的连接可靠,可在每个密性透气半环的侧面固定设置或一体设置卡接件,一个密性透气半环上的卡接件为矩形凸起,另一个密性透气半环上的卡接件为与矩形凸起相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螺柱的顶部设有呈阶梯状的限位部;限位部至底板的距离与密性透气半环的高度相当。这样无需考虑抬高的高度,每次需要透气的时候直接将上盲板通过把手转动后抬到最高,然后将密性透气半环扣合到凸环上就起到了透气并且能够阻挡轻质杂物的作用,而需要做密性试验时则拿掉密性透气半环,并逆向转动上盲板,使得上盲板与底板紧密贴合即实现了密性试验所需的密封情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舱室透气孔设有四个,舱室透气孔为腰形孔或矩形孔或圆孔;水密槽为环形圆槽。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密性与透气的双功能,同时安装方便,简捷,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工装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澄西扬州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