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油在线再生、净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2893.6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明;赵炳泉;窦冰之;李吉峰;刘振涛;刘万鹏;杨本超;李广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硅化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3/12 | 分类号: | C10G5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252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油 在线 再生 净化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导热油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热油在线再生、净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与气液分离装置形成循环连接,稳压装置与气液分离装置连接。气液分离装置的气相出口、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回收装置依次连接,轻组分存储装置、成品存储装置均与回收装置连接,回收装置、第三冷凝装置、真空缓冲装置、抽真空机依次连接。经过本发明的系统后得到的再生净化导热油的运动粘度、酸值、残炭均符合要求,导热油传热效果明显好转,提升了传热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保证了化工企业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油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热油在线再生、净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导热油作为热载体,用于系统反应器升温加热及反应放热转移热量使用。在合成反应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工况温度较高280~330℃,存在导热油热裂解氧化变质,同时生产过程中由于反应器设备泄漏,造成物料泄漏至高温导热油中,物料将导热油污染,严重影响导热油的理化性质、运动粘度、酸值、残炭,最终导致导热油热载体变质无法使用,影响反应器运行质量,影响企业稳定运行效益发挥,同时导热油变质酸化存在腐蚀,严重影响化工企业运行安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针对导热油热载体变质的处理方式是更换新导热油,然而,本发明人发现:由于导热油系统储量在200吨左右,且导热油价格较高(3~5万元/吨),系统全部更换导热油造成企业成本明显增加,且系统全部更换导热油需要停车,且耗时长,影响生产,影响企业综合效益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热油在线再生、净化处理系统;经过该系统后得到的再生净化导热油的运动粘度、酸值、残炭均符合要求,导热油传热效果明显好转,提升了传热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保证了化工企业运行安全。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导热油在线再生、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导热油调节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加热装置、稳压装置、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回收装置、轻组分存储装置、成品存储装置、第三冷凝装置、真空缓冲装置和抽真空机。所述加热装置与气液分离装置形成循环连接,以便于保持气液分离装置中的导热油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保证分离顺利进行。所述稳压装置与气液分离装置连接。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气相出口、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回收装置依次连接,所述轻组分存储装置、成品存储装置均与回收装置连接,回收装置、第三冷凝装置、真空缓冲装置、抽真空机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油调节装置包括导热油暂存装置和药剂箱,所述药剂箱与导热油暂存装置连接,导热油暂存装置与气液分离装置连接,所述导热油暂存装置用于存放从系统中排出的待处理的变质导热油,在进行再生处理之前先通过药剂箱向导热油暂存装置中加入药剂调节其中变质导热油的酸值,然后导入气液分离装置中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装置包括冷凝罐、放空阀和液体接收装置,所述冷凝罐与气液分离装置的气相出口连接,所述放空阀设置在冷凝罐的上方,所述液体接收装置与冷凝罐的下部连接。在本发明中,所述稳压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加热装置中的压力正常,确保加热装置的安全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油调节装置与第一冷凝装置形成循环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换热连接关系,以便于对导热油调节装置中的导热油进行预热,从而利用进入第一冷凝装置中气相的热能,减少后续加热装置的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装置倾斜设置,且靠近第二冷凝装置的一端为低位,靠近气液分离装置的一端为高位,通过将第一冷凝装置倾斜设置,可以防止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第一冷凝装置中形成冷凝液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堵塞第一冷凝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硅化工分公司,未经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硅化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连轧机带钢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黄颡鱼饲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