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机巢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2910.6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骥;潘屹峰;李勇;王汉桥;陈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潘桂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机巢,包括:机巢本体、导轨、两舱门、驱动装置、停机平台和升降装置;所述机巢本体顶部具有机巢口;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机巢口;两所述舱门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机巢口,两所述舱门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两所述舱门沿所述导轨相对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机巢口,所述舱门的底部与所述机巢口的边沿形成导风口;所述停机平台设置在所述机巢内;所述升降装置设于所述机巢内并驱动所述停机平台上升至所述机巢口。本发明的无人机机巢通过将无人机起降平台两侧的舱门设计成形成风道的结构,使得无人机机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可以减缓地面效应,避免无人机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保障了无人机降落时无人机本身以及着飞周边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机巢。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航空遥感测绘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规划、线路巡查、应急响应、地形测量等多个领域。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其降落精度一直是行业内所关注的重要指标,它关乎着飞现场人员及无人机的安全。
无人机在起飞、降落临近底面的高度,无论何种定位手段,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地面效应,其中,地面效应是指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向下高速气流经过与接触之后产生的回流、紊流会使得无人机的姿态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目前无人机机巢尚未有针对该地面效应进行减缓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无人机机巢。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机巢,包括:机巢本体、导轨、两舱门、驱动装置、停机平台和升降装置;
所述机巢本体顶部具有机巢口;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机巢口;
两所述舱门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机巢口,两所述舱门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两所述舱门沿所述导轨相对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机巢口,所述舱门的底部与所述机巢口的边沿形成导风口;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两所述舱门沿所述导轨滑动;
所述停机平台设置在所述机巢内;
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巢内并驱动所述停机平台上升至所述机巢口;所述舱门包括顶板、两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两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顶板的相对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顶板以及两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底面、两所述第一侧板的相对面以及所述机巢口的边缘形成所述导风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无人机机巢通过将无人机起降平台两侧的舱门设计成形成风道的结构,使得无人机机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可以减缓地面效应,避免无人机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保障了无人机降落时无人机本身以及着飞周边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对舱门的结构设计使得舱门在关闭状态能够将机巢口密闭,而在打开状态又能在舱门底部形成导风口,结构简单而巧妙。
进一步,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向下倾斜。通过倾斜的导风面设计,将无人机产生的气流较好的往外导出,进一步减缓了地面效应。
进一步,所述机巢口相对两侧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两所述舱门闭合所述机巢口时,所述第二侧板的一边卡入所述第一卡槽。通过第一卡槽增加舱门闭合所述机巢口时密闭性。
进一步,两所述顶板朝向彼此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和卡合块,两所述舱门闭合所述机巢口时,所述卡合块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通过第二卡槽增加舱门闭合所述机巢口时密闭性。
进一步,所述导轨包括两导向槽,两所述导向槽相对设置于所述机巢口的外侧,两所述第一侧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通过两个位于机巢口外侧的导向槽引导舱门,增加舱门闭合机巢口时的密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2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