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3113.X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5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宏;靖相炯;刘长青;王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福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F17D1/065;F17D1/02;F16L55/033;F16L55/027;F04C18/12;F04C23/00;B01F5/00;B01F5/04;B01F3/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鼓风机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高压气体制备和输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包括混合部、加压部、输送管道和三个以上的鼓风机;所述混合部为后端封闭的圆柱形体,内部套装有一个呈圆锥形的混合锥体;所述混合锥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导流螺旋体;所述加压部为呈两端开口的圆锥形体,所述加压部的后端与所述混合部的前端连接、前端与输送管道的后端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连接管道均匀连接在混合部的后部。本发明通过多个鼓风机的多联方式,一是在现有鼓风机的基础上能够提供高压气体,二是可以方便调节进气量,三是提高气体的输送速度,降低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属于高压气体制备和输送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罗茨风机是目前常用的鼓风机,属容积式风机,叶轮端面、风机前后端盖。原理是利用两个叶形转子在气缸内作相对运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的回转压缩机。这种鼓风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污水处理曝气、水泥输送,更适用于低压力场合的气体输送和加压系统,也可用作真空泵等。
罗茨风机由:机壳、墙板、叶轮、油箱、消声器五大部分组成。
现在有行业需要高压气体,目前一般采加大鼓风机功率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需要整体提高鼓风机的安全系数,如各种部件的机械强度、系统的密封等级,等,加大制造成本,提高的生产难度。鼓风机的噪声,也会随着功率的加大而变大。
采有大功率鼓风机,对于用气量变化比较大的场合,不能很好的调节出气量。当用气量较少时,采用大功率鼓风机,其效率就会变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可以在现有鼓风机的基础上,通过多个鼓风机的多联方式,一是在现有鼓风机的基础上能够提供高压气体,二是可以方便调节进气量,三是提高气体的输送速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包括混合部、加压部、输送管道和三个以上的鼓风机;
所述混合部为后端封闭的圆柱形体,内部套装有一个呈圆锥形的混合锥体,混合锥体的后端固定于混合部的后端、前端通过支架固定于混合部的前端;所述混合锥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的导流螺旋体;所述混合部与导流螺旋体之间间隙从后向前逐渐变大;
所述加压部为呈两端开口的圆锥形体,所述加压部的后端与所述混合部的前端连接、前端与输送管道的后端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连接管道均匀连接在混合部的后部。
上述的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为了降低噪声,所述混合锥体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
上述的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优选的,所述混合部的长度为其直径的1-2倍,所述混合锥体的后端直径为混合部直径的30%-60%,所述导流螺旋体的高度为混合部直径的15-20%,所述导流螺旋体的间距为混合部直径的15%-20%。
上述的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优选的,所述鼓风机为3-6个;所述连接管道的直径为导流螺旋体间隙的40%-60%;所述的连接管道与混合锥体的夹角为50°-70°。
上述的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优选的,所述加压部圆锥顶角为90°-120°;所述混合锥体的圆锥顶角为50°-70°。
上述的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优选的,所述导流螺旋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或流线型。
上述的多联高压罗茨鼓风机装置,优选的,所述导流螺旋体的三角形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侧直角边朝向进气方向。
本发明多个鼓风机的气体分别进入导流螺旋体中,气体沿着导流螺旋体呈螺旋状向前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多外鼓风机的气体进行充分混合。进入加压部后,由于加压部的直径逐渐变小,气体压力逐渐变大。加压后的气体进入输送管道,气体呈螺旋状向前输送,具有速度快,噪音小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福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福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31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