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3355.9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张纪升;王文建;马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5/10;C09D7/61;B05D7/14;B05D7/24;B05D5/00;B05D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杨晓旭 |
地址: | 250102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材料 防腐涂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防腐技术,具体是一种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氧化钝化锌粉、纳米鳞片石墨和无机改性螯合溶液。防腐涂料能与金属结构表面的金属原子快速反应,具有物理、化学的双重保护作用,通过化学键与基体牢固结合形成的防腐涂层,对环境无污染,使用寿命长,防腐性能好,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防腐技术,具体是一种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金属材料防腐材料采用两大类:
一、热喷锌
从80年代起,作为重防腐措施,在矿山、电力、水利、军工等行业开始应用推广,陆续组建一批专业公司,从事热喷锌涂料、设备研制,并承接大气、海洋环境中钢结构防腐。与传统的有机溶剂防腐涂料相比在性能上有优势,但始终未能大面积推广,市场很小。主要原因:对涂装表面处理要求至Sa3,施工困难费用高;喷涂需要专用设备,工艺复杂;消耗材料高,损失大,涂层可修复性差,造价偏高,成本高;喷涂过程中污染环境,操作人员易发生锌中毒。目前金属结构防腐主要采用涂料防腐,将来热喷锌也不会大面积推广。
二。传统涂料
国内最普遍采用的金属材料防腐方法,涂料生产厂家众多,应用广范,在销量上处于垄断地位。其主要缺点是:有较为严重的污染环境,不适用于重防腐需要;使用寿命短,如果要延长使用年限,就要选择特种涂料体系,层数多,施工难度大,总造价增加,但最终的使用寿命仍然受到有机成膜物老化失效的制约,超不过5年。随着环保限制越来越严格,继续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寻找环保型替代产品已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及其使用方法,适用于海洋腐蚀、地下腐蚀或者大气环境腐蚀等状态中的钢结构防腐,与钢结构表面附着性好,使用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氧化钝化锌粉、纳米鳞片石墨和无机改性螯合溶液。
上述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按照重量比:所述金属氧化物为15~25份、所述氧化钝化锌粉为6~12份,所述纳米鳞片石墨为0.3~0.8份,所述无机改性螯合溶液为22~38份。
一种使用上述金属材料用防腐涂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层清理:对待涂刷的金属基体表面进行喷砂除锈,喷砂等级为Sa2.5;
S2)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检测待涂刷的金属基体表面温度;
S3)在金属基体表面涂刷一遍底漆:应当先用稀释剂将底漆调至所需粘度,当气温较高时稀释剂挥发快,可适当增加稀释剂的用量,避免底漆流挂和厚薄不均。
S4)用腻子找平:
S5) 配置所述的防腐涂料;
S6)将步骤S5)的防腐涂料涂刷在金属基体上,涂刷两遍;
S7)防腐涂料涂层常温固化。
上述步骤S5)中,配置防腐涂料时要将固化机溶液倒入涂料中,持续搅拌均匀;搅拌完成后,静置3~5分钟使用;配置好的防腐涂料的有效使用期限为8小时。静置可以排掉涂料中的少量气泡,避免涂刷时产生气孔缺陷。该防腐涂料必须在8小时内使用,超过8小时就逐渐固化无法涂刷;固化剂与涂料的使用比例为1:8.8~9.2。。
上述步骤S2)中,检测要求所述环境温度为10~60℃、所述环境湿度小于60%、所述金属基体表面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防腐涂料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影响粘合性和固化时间,同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防腐涂料中其它添加剂比如PH调节剂的品质。湿度过高防腐涂料不容易固化,造成涂料厚度不均匀。
上述步骤S3)中,所述底漆的涂刷方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或者先左右、后上下,涂刷完毕后立即检查涂刷表层,若漏刷处则进行补刷,所述底漆漆膜的厚度为20~25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33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