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3753.0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9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鲍韬;牛迭海;王伟亚;司家济;孟令鑫;胡洁;侯红勋;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3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村 污水处理 系统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提升泵房、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出水池和污泥泵房。厌氧池包括人工浮岛一、填料一、水生植物一、推流器一和在线溶解氧仪一。缺氧池包括人工浮岛二、填料二、水生植物二、推流器二和在线溶解氧仪二。好氧池包括人工浮岛三、填料三、水生植物三、曝气设备、混合液回流泵和在线溶解氧仪三。曝气设备通过空气管线与鼓风机相连,空气管线上设有空气管线电动阀门。出水池设有在线TN仪、在线TP仪和在线氨氮仪。污泥泵房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水量、水质与实际运行差异较大造成系统长期低负荷运行的弊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节省能耗和药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内部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藻类生长迅速,河涌水质又黑又臭现象严重,地下水水质变坏,这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威胁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剧淡水资源危机。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污水处理需要满足一级A标准,即CODCr≤50mg/L,氨氮≤5mg/L,TN≤20mg/L,TP≤0.5 mg/L。而相当一部分农村污水设施实际进水CODCr≤100mg/L,进水氨氮≤15mg/L,进水污染物浓度较出水值偏低,实际处理水量在设计处理能力的50%以下。在此背景下,以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为主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在较低负荷下运行。传统的活性污泥AAO工艺为主流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进水负荷较低,生化池中溶解氧浓度维持在4mg/L以上,活性污泥不仅浓度低,而且污泥无机化严重,结构较松散,污水处理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不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不明显,厌氧池、缺氧池功能缺失,出水悬浮物高,且出水水质不稳定。污水中磷的去除只能依靠化学除磷,造成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且由于多数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设置相关在线仪表,使得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相关设备的运行难以与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相匹配,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能耗药耗浪费严重,与农村地区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不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该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能够解决较低进水水质和较低实际处理水量情况下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问题,同时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相关设施与进水水质和水量进行匹配确保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在较为经济的条件下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提升泵房、复合生态厌氧池、复合生态缺氧池、复合生态好氧池、二沉池、出水池和污泥泵房。
所述提升泵房内设有提升泵和液位计。
所述复合生态厌氧池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人工浮岛一和填料一;所述人工浮岛一上种植有水生植物一;所述填料一下方设有推流器一;所述复合生态厌氧池内设有在线溶解氧仪一。
所述复合生态缺氧池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人工浮岛二和填料二;所述人工浮岛二上种植有水生植物二;所述填料二下方设有推流器二;所述复合生态缺氧池内设有在线溶解氧仪二。
所述复合生态好氧池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人工浮岛三和填料三;所述人工浮岛三上中植种植有水生植物三;所述填料三下方设有曝气设备和,混合液回流泵;所述曝气设备通过空气管线与鼓风机相连,且空气管线上设有空气管线电动阀门;所述复合生态好氧池内水生植物三的上方设有在线溶解氧仪三;和混合液回流泵;所述出水池设有在线TN仪、在线TP仪和在线氨氮仪。
所述污泥泵房内设有污泥回流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3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