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3819.6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9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进华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30;B01D53/58;B01D53/78;B01D53/79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工业生产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这种用于工业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能够增加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废气吸收装置的处理效率,实现废气零排放;能对余热流体中的热量进行高效率回收,并通过从余热流体中的能量进一步转换成电能,能实现石油化工、电力、造纸、纺织、冶金等行业中存在的大量余热流体中的低品位热能的大幅度回收,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本系统具备远程设置控制参数功能;具备超压安全报警信息;具备压力等参数的现场和远程实时显示及电机的开闭状态信息显示,为设备操作提供全面信息,本发明集控制、测量、信号采集、运行管理于一体,实现自动控制、设备自动运行,同时实时监视设备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含氨废气的处理,国内外现有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催化分解、催化有氧分解、生物降解几种方法。氨的化学吸收利用氨的碱性,使氨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进而产生低附加值的氮肥,由于回收的溶液通常挥发性大、腐蚀性强,化学吸收净工业业尾气中氨的方法在工业应用中逐渐淘汰。氨催化分解技术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氨彻底分解成N2和H2,是有效脱除氨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可行方法,但是对催化剂的要求过高,分解反应放热量大,不易回收利用,造成氨催化分解能耗高,运行成本高,不适宜普遍使用。氨的催化有氧分解法是在有氧条件下将氨催化转化成N2和水,消除氨的危害的同时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是该法处理的氨气浓度较低,不适宜较高浓度的氨气处理。生物降解也是废气净化技术之一,但是工业废气量较大,毒害性和复合性是其重要特性,而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在生物菌种的耐毒性和降解效率上现有研究水平还不能满足要求。传统的物理吸收方法上存在着消耗大量的水、吸收过程后浓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等问题。
工业生产后产生的烟气中还存在大量热量和水分,此部分热量排放到空气中,这样就使得烟气中的热量和水分流失,造成了能量浪费,还会提高周围的空气温度。余热发电是指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余热发电的重要设备是余热锅炉。它利用废气、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生产蒸汽用于发电。由于工质温度不高,故锅炉体积大,耗用金属多。用于发电的余热主要有高温烟气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废气、废液余热、低温余热,低于200℃等。
余热的回收利用途径很多。一般说来,综合利用余热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第三是间接利用(产生蒸汽用来发电)。余热中蕴藏巨大能量,回收其中的能源不仅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还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废气吸收装置,且在高效利用工业余热的前提下,简化了系统结构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包括桶状的吸收装置,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上部塔盘、填料层和底部塔盘,并且通过上部塔盘和底部塔盘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分为位于上部塔盘以上的洗涤液喷淋区、由上部塔盘和底部塔盘界定的吸附区以及位于底部塔盘以下的气流进入口,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吸附区内,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主动轴上套设有用于加速反应的生风机构,所述生风机构包括旋转风扇和连杆,所述旋转风扇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旋转风扇远离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上设有磁铁A,所述壳体外部与所述磁铁A对应处设有磁铁B,所述磁铁B与所述磁铁A对应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磁铁B绕所述壳体外部做圆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旋转风扇转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余热回收装置、温差发电装置和连接管路,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通过所述温差发电装置电连接蓄电池组件,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端结构和冷端结构,所述热端结构沿周向均匀分布于壳体的内圈,冷端结构沿周向均匀分布于壳体的外圈,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设置于所述热端结构和冷端结构之间,所述热端结构包括多个铝基板,每个铝基板的内表面均设有换热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进华,未经李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3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克服木材生物缺陷夹持设备
- 下一篇:一种沉香润肤乳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