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光接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4053.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土泉;刘成刚;史如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B10/60;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晓岚;张颖玲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接收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光接收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射准直器、分光组件、光路转换组件以及光电芯片阵列,分光组件包括内反射器和多个滤光片,滤光片分别设置于内反射器的输出端;光电芯片阵列中光电芯片的通道间隔小于相邻滤光片的通道间隔;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多个出射准直器及与每一出射准直器连接的光纤,分光组件输出的多路光信号经多个出射准直器后分别耦合至对应的光纤内,多路光信号由多个光纤的输出端输出后耦合至光电芯片阵列。该光接收模块使光路元器件从滤光片的大通道间隔转换为光电芯片的小通道间隔,解决了滤光片与光电芯片的通道间隔难以匹配的问题,降低光电芯片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滤光片的装配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光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是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元器件。随着光通信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光收发模块的速率也在增加。跨阻放大器TIA、光电芯片与分光组件是光接收模块三个主要的核心部分。为了便于批量封装,三个核心组件一般采用相同的通道间隔。一般TIA与光电芯片的通道间隔有750μm、500μm与250μm等尺寸。TIA与光电芯片的通道间隔越小,光电芯片的面积就相应减少,相同大小的晶元就可以产出更多的光电芯片,其价格也会相应大幅降低。但是目前批量使用的滤光片分光组件的通道间隔一般为750μm,分光组件的通道间隔越小,滤光片的尺寸也会相应减小,其贴装精度就会要求更高,难以批量生产。TIA与光电芯片之间的间隔可以减小,但分光组件的滤光片之间的通道间隔难以减小,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光接收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光组件中滤光片的大通道间隔与光电芯片的小通道间隔难以匹配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光接收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入射准直器、分光组件、光路转换组件以及光电芯片阵列,外部光信号经所述入射准直器转换为准直光后进入所述分光组件,所述分光组件输出多路光信号并经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分别耦合至所述光电芯片阵列内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分光组件包括内反射器和多个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反射器的输出端;所述光电芯片阵列中光电芯片的通道间隔小于相邻所述滤光片的通道间隔;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多个出射准直器及与每一所述出射准直器连接的光纤,所述分光组件输出的多路光信号经多个所述出射准直器后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所述光纤内,多路光信号由多个所述光纤的输出端输出后耦合至所述光电芯片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上远离所述出射准直器的一端形成斜反射面以将光信号耦合至所述光电芯片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斜反射面与所述光纤内光路方向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远离所述出射准直器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光纤内光路方向垂直,所述光路转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棱镜,所述第一棱镜设置于所述光纤远离所述出射准直器的一端;光信号由所述光纤的输出端进入所述第一棱镜并经所述第一棱镜反射后耦合至所述光电芯片阵列。
进一步地,光信号经所述第一棱镜反射后转向90°进入所述光电芯片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光纤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光纤分别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使所述光纤分别与所述光电芯片阵列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射准直器的数量与所述滤波片的数量相等,且所述出射准直器与所述滤波片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通道光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二棱镜,所述第二棱镜设置于所述分光组件上远离所述滤光片的一侧以使所述入射准直器输出的准直光反射至所述内反射器的入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4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