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4058.6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锦;阮欣;赵超;霍宁宁;王勇;薛晓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中地交科新材料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E01D11/04;E01D21/00;E01D10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斜拉索 隔热 分级 防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斜拉索进行分区域防护,包括:
一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20m,采用满足防护标准A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
二级防护区域,距桥面垂直距离11m以下,采用同时满足防护标准A和防护标准B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
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均包括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由宽度为30~50cm、厚度为7mm~30mm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缠绕斜拉索护套而成;
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30°<α1≤35°,所述的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方向为15°≤α2≤30°;
隔热抗火防护结构A的隔热系数小于等于0.3,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的隔热系数小于等于0.2;
抗火防护结构A与隔热抗火防护结构B的施工过程为:
(1)对斜拉索护套表面进行预处理;
(2)将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叠压缠绕于斜拉索护套表面,逐卷缠绕直至覆盖至目标高度,得到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缠绕过程中,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需要续接时,采用叠压粘接的方式完成续接;
(3)在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表面涂覆防水密封耐候层,得到斜拉索隔热抗火防护结构;
步骤(2)中叠压粘接的方式为,缠绕包覆至上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用完后,保持上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缠绕位置与缠绕张紧度,并摊平其末端,剪短下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首端,将下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的首端叠压在上一卷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末端上方,并固定粘结;
所述的缠包带缠绕角度根据隔热抗火需求计算得出,将斜拉索钢束温度与缠包带表面温度之比记为该缠绕方式下隔热系数β,满足
式中,β——缠绕方式隔热系数,D——斜拉索直径(cm),t——缠包带厚度(cm),b——缠包带宽度(cm),α——缠绕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标准A为,小汽车、客车、货车火灾发生90分钟内,斜拉索钢束不出现高温损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标准B为,油罐车火灾发生60分钟内,斜拉索钢束不出现失效断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从锚头处开始至其上1m范围内采用手动缠绕的方式,之后采用缠包机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带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斜拉索隔热抗火分级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复合材料缠包层表面涂覆有防水密封耐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中地交科新材料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中地交科新材料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40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道线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桌面AOI测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