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4268.5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2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楚志颖;崔军燕;陈修好;李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尚伟净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元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电动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该方法包括:对高镍三元正极前驱体、锂源和掺杂剂的混合物进行第一煅烧,得到第一煅烧产物;对所述第一煅烧产物和包覆剂的混合物进行第二煅烧,得到第二煅烧产物;对所述第二煅烧产物依次进行水洗和干燥,得到水洗产物;对所述水洗产物进行第三煅烧,得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该方法中,通过前面工序的配合作用,使其摆脱了第三次煅烧时对表面包覆剂的依赖,即不采取任何表面包覆剂进行包覆处理,仅进行了单纯退火处理,由此在不牺牲比容量的前提下,成功制备得到了循环性能优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且该方法不仅降低了制备过程的繁琐性,也降低了制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遍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绿色能源提供者,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正极材料大致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等,这些正极锂离子化合物各有其优缺点。为了解决上述材料各自的问题,目前研究领域致力于开发镍钴锰三元材料(NCM),期望该材料可以集合Ni、Co、Mn三种元素的优点,摈弃其单一锂离子化合物的缺点,以打造具有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安全环保的锂离子正极材料。这也是目前应用于汽车领域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由于镍含量较高而比容量较高,所以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方向逐渐往高镍方向靠拢。但镍含量高在使得比容量提升的同时,由于镍离子的高氧化性,也导致了其循环稳定性显著下降。
因为,目前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比容量高,同时循环稳定性好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对高镍三元正极前驱体、锂源和掺杂剂的混合物进行第一煅烧,得到第一煅烧产物;对所述第一煅烧产物和包覆剂的混合物进行第二煅烧,得到第二煅烧产物;对所述第二煅烧产物依次进行水洗和干燥,得到水洗产物;对所述水洗产物进行第三煅烧,得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该方法中,通过前面工序的配合作用,使其摆脱了第三次煅烧时对表面包覆剂的依赖,即不采取任何表面包覆剂进行包覆处理,仅进行了单纯退火处理,由此在不牺牲比容量的前提下,成功制备得到了循环性能优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且该方法不仅降低了制备过程的繁琐性,也降低了制备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锂源中的锂的物质的量与所述高镍三元正极前驱体中的镍、钴和锰的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例为1.02~1.0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所述高镍三元正极前驱体的质量,所述掺杂剂的用量为2000~4000pp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煅烧的升温速率为2~4℃/min,保温温度为750~800℃,保温时间为10~15h,煅烧气氛氧气含量大于等于97%,冷却方式为随炉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所述第一煅烧产物的质量,所述包覆剂的用量为1000~2000pp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煅烧的升温速率为2~4℃/min,保温温度为600~700℃,保温时间为7~15h,煅烧气氛氧气含量大于等于97%,冷却方式为随炉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水洗步骤中水和所述第二煅烧产物的质量比为2:1~1:1;水洗时间为10~20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30~18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三煅烧的升温速率为2~4℃/min,第一保温温度为120~150℃,第一保温时间为1~3h,第二保温温度为270~330℃,第二保温时间为6~10h,煅烧气氛氧气含量大于等于97%,冷却方式为随炉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4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