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式陶瓷抛光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4293.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苏晨义;刘文渐;刘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1/06;B24B41/04;B24B27/00;B24B49/16;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蔡俊旭 |
地址: | 3625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陶瓷 抛光 设备 | ||
一种气囊式陶瓷抛光设备,包括机箱和控制器,机箱内设有陶瓷固定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抛光装置,抛光装置包括推送机构以及连接在该推送机构上的气囊,气囊的外表面设有抛光层,推送机构能够推送气囊至抛光层与陶瓷的外侧壁相接触;推送机构上设有用于感应气囊对推送机构施加的压力的气囊压力传感机构;陶瓷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推送机构、气囊压力传感机构均与控制器信号控制连接。本发明中,用户将待抛光的陶瓷定位在陶瓷固定装置上后,启动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就能推动气囊至与陶瓷的外侧壁相接触,由于气囊的弹性作用,陶瓷的外侧壁能够与气囊充分地接触,因此陶瓷随着陶瓷固定装置旋转后,便能够在气囊上的抛光层的作用下完成抛光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作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气囊式陶瓷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陶瓷抛光是在陶瓷研磨后为进一步提高表面精度,使用软质弹性或粘弹性的工具和微粉磨料,使工件表面达到镜面的光洁度,抛光的机理有力学的微小除去:磨料前端的微小切削作用除去表面凹凸。
传统的抛光均是采用具有规则形状的抛光轮等抛光机构对陶瓷进行抛光,但是需要抛光的陶瓷形状各异,固定形状的抛光轮难以满足各种形状的陶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式陶瓷抛光设备,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抛光机构对陶瓷的抛光适用率较低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囊式陶瓷抛光设备,包括机箱和控制器,所述机箱内设有陶瓷固定装置、用于驱动该陶瓷固定装置旋转的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对固定在该陶瓷固定装置上的陶瓷抛光的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括推送机构以及连接在该推送机构上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设有抛光层,所述推送机构能够推送所述气囊至所述抛光层与所述陶瓷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推送机构上设有用于感应所述气囊对推送机构施加的压力的气囊压力传感机构;所述陶瓷固定装置、驱动装置、推送机构、气囊压力传感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机箱上的主电动推杆以及推送板,所述推送板的一侧连接所述主电动推杆的驱动端、另一侧连接所述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机构还包括复数个间隔固定装设于所述推送板上的副电动推杆,所述推送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间隔布置的孔,复数个所述副电动推杆上的杆部一一插入复数个所述孔;所述气囊压力传感机构包括复数个一一连接在复数个所述杆部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气囊与复数个所述压力传感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推送板连接,复数个所述孔由上往下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装置的个数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于所述陶瓷固定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固定装置包括旋转柱与定位机构,所述机箱内设有一隔板,所述旋转柱可转动地嵌设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旋转柱;所述定位机构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旋转柱上,能够驱动该定位机构至与所述陶瓷的内壁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旋臂,两个所述旋臂均一端与一旋转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一顶持板活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旋臂旋转至所述顶持板与所述陶瓷的内壁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顶持板的一侧面通过轴承与所述旋臂连接、另一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陶瓷抵触的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旋臂上设有用于感应所述顶持板对所述旋臂施加的压力的顶持板压力传感器。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未经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4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化酶解罐
- 下一篇:一种电容隔离多通道输出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