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印刷机构及其压力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4778.2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琳琳;吴林铠;赵涛;韩若冰;孙少雪;谢怡雪;刘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泊曼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3/38 | 分类号: | B41F13/38;G01L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获得 印刷 压力 机构 及其 获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印刷机构,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压印辊筒、印版辊筒及油墨辊筒,油墨辊筒的一端和印版辊筒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操作侧压力测量机构上,油墨辊筒的另一端和印版辊筒的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传动侧压力测量机构上,压印辊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印刷机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读取辊筒之间的压力,解决了现有印刷压力获取方式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印刷机构,本发明还涉及采用上述印刷机构获取压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机在印刷作业中,需要调节油墨辊筒(不同印刷机中与印版辊筒接触并提供油墨的辊筒名称不尽相同,例如胶印机中,直接传递油墨至印版辊筒的为橡皮辊筒,柔印机中直接传递油墨至印版辊筒的为网纹辊,为方便描述,将它们统称为油墨辊筒)与印版辊筒,印版辊筒与压印辊筒之间的压力,来得到最佳的印刷质量。其中油墨辊筒与印版辊筒之间的压力过大,会导致刮墨刀和油墨辊筒的磨损增快。油墨辊筒与印版辊筒之间的压力过小,又会导致油墨辊筒上附着的油墨过多。印版辊筒与压印辊筒之间的压力过大和过小,都会直接影响承印物的色彩。所以,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压力的控制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印刷压力无法直接测量。一般是通过两辊筒之间的压缩量来间接衡量印刷压力,若更换辊筒的包衬,需要重新打样获得新的压缩量来保证印刷压力的一致性,此过程繁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印刷机构,该机构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读取辊筒之间的压力,解决了现有印刷压力获取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接获得印刷压力的印刷机构,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压印辊筒、印版辊筒及油墨辊筒,油墨辊筒的一端和印版辊筒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操作侧压力测量机构上,油墨辊筒的另一端和印版辊筒的另一端分别安装在传动侧压力测量机构上,压印辊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印刷机上。
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操作侧压力测量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A、压力传感机构A及墨辊支撑机构A。
驱动机构A包括固定支架A,滑轨A安装在固定支架A上,固定支架A的一端端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安装板A,压力传感器安装板A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A的压力检测端连接有伺服电动缸安装板A,伺服电动缸安装板A上安装有伺服电动缸A。
压力传感机构A包括印版辊筒移动支架A,印版辊筒移动支架A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印版辊筒滑块A、气动常开钳制器A和印版辊筒滑块B,印版辊筒滑块A、气动常开钳制器A、印版辊筒滑块B均与驱动机构A连接;
印版辊筒移动支架A的一端端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安装板B,压力传感器安装板B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B的压力监测端设有伺服电动缸安装板B,伺服电动缸安装板B上安装有伺服电动缸B。
墨辊支撑机构A包括油墨辊支架A,油墨辊滑块A、气动常开钳制器B和油墨辊滑块B依次安装在油墨辊支架的底部,并且油墨辊滑块A、气动常开钳制器B、油墨辊滑块B均与压力传感机构A连接。
传动侧压力测量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B、压力传感机构B及墨辊支撑机构B。
驱动机构B包括固定支架B,滑轨C安装在固定支架B上,固定支架B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安装板C,压力传感器安装板C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C的压力检测端连接有伺服电动缸安装板C,伺服电动缸安装板C上安装有伺服电动缸C。
压力传感机构B包括印版辊筒移动支架B,印版辊筒移动支架B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印版辊筒滑块C、气动常开钳制器C和印版辊筒滑块D,印版辊筒滑块C、气动常开钳制器C、印版辊筒滑块D均与驱动机构B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泊曼包装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泊曼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47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