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归档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6029.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郭亮;郗晓法;李嘉;戴昭颖;范文娟;张雪;孙彬涛;龚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11 | 分类号: | G06F16/11;G06F16/13;G06F16/16;G06F16/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归档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归档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从ERP系统的当前数据库中获取历史数据;确定每个归档对象的归档范围及归档频率;根据所归档范围对各所述归档对象进行筛选,生成归档文件;针对每个归档对象对应的归档文件,在目标数据库中建立归档文件的信息索引;基于归档频率将各归档文件与对应的信息索引存储至信息结构索引表中,并在当前数据库中删除归档文件对应的在线数据;如此,将历史数据归档至目标数据库中,可大幅释放当前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提升系统性能的稳定性,减少后期数据运行和维护成本;并且当需要访问归档数据时,可直接从目标数据库中查询归档数据,因目标数据库中没有存放大量的在线数据,可确保归档数据的访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归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数据管理策略包括:数据避免,数据汇总,数据删除和数据归档。其中,数据避免和数据汇总基于数据分析,对无效数据相关配置进行取消修改,达到避免无效数据产生的目的;数据删除主要针对部分系统数据表和自定义数据表建立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定期清理数据;数据归档则主要应用于业务数据和主数据归档及查询。
数据归档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降低ERP系统数据库在线数据,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性能。通过减少在线数据,以提高系统的功能程序和报表程序的响应速度,缩短系统同步及备份时间,缩短系统升级等操作的停机时间。第二,减少数据的管理成本。通过归档降低系统数据的整体增长速度,减少后续备份设备和存储设备投资,减少数据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成本。第三,建立ERP系统长期的归档策略。保证系统数据库的数据空间长期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的数据归档方式是将所有的数据及数据索引以自建表方式全部存放在数据库中,在很大程上占用了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并且后期随着更多信息结构的创建,其数据量也会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了系统性能,并且在后期维护中还需扩容存储硬件,不但降低了归档数据的访问效率及在线数据的访问效率,还增加了扩容成本及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归档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ERP系统的数据归档过程中,导致数据库的存储空间不足,进而导致归档数据的访问效率降低以及维护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归档方法,应用于ERP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当前数据库中获取历史数据;
确定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归档对象;
针对不同的归档对象,确定每个归档对象的归档范围及归档频率;
根据所述归档范围对各所述归档对象进行筛选,生成归档文件;
基于所述归档频率将所述归档文件存储至目标数据库中,并在所述当前数据库中删除所述归档文件对应的在线数据;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归档频率将所述归档文件存储至目标数据库中,包括:
针对每个归档对象对应的归档文件,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建立所述归档文件的信息索引;
基于所述归档频率将各所述归档文件与对应的信息索引存储至信息结构索引表中。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归档对象,包括:
获取所述历史数据中的各类数据;
基于每类数据的数据量、数据增长速度、访问频率及所述当前数据库对各类数据的响应时间确定所述归档对象。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归档范围对各所述归档对象进行筛选,生成归档文件,包括:
针对每个归档对象,获取符合对应归档范围的归档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6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