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状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6320.0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8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范时伟;李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颜晶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状态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动状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图像识别领域。该方法通过将待识别的第一时刻的第一图像的至少两个关键点转化为图结构数据,从而将采用图结构数据来表示目标行人的姿态;然后再将图结构数据输入识别模型,通过识别模型对图结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在第一时刻该目标行人的运动状态。通过上述过程,将结构复杂的第一图像转化为结构简单的图结构数据,提高了后续运动状态识别的效率。而由于关键点数据与图结构数据中的节点对应,因此图结构数据也反映了目标行人的姿态,电子设备将图结构数据输入识别模型,可以通过识别模型更加精准的识别出目标行人的运动状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识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动状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驾驶的到来,智能车成为各大厂商重点研究的目标。智能驾驶安全性也决定着智能车能否真正大面积投入使用。智能驾驶中的行人保护功能是体现智能驾驶安全性的重要部分,智能驾驶系统中的行人感知与识别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行人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相关技术中,行人感知通常依赖于视觉感知系统,视觉感知系统中包括感知模块和识别模块。感知模块用于确定行人的边界矩形框、中心点,对行人的边界矩形框、中心点对进行感知融合处理进而得到行人当前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识别模块用于接收感知模块发送的信息,利用行人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对行人未来的运动状态进行识别。
但是,行人通常具有机动性强、速度低、目标小等特性,行人可能根据当前的情况随时改变自身的运动状态,行人的这种特性导致视觉感知系统根据行人当前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识别行人运动状态的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状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运动状态识别的准确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动状态识别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括目标行人;
将所述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两个关键点转化为图结构数据,每个关键点对应于所述图结构数据中的一个节点,所述至少两个关键点用于表示所述目标行人的姿态;
将所述图结构数据输入识别模型,所述识别模型用于识别所述目标行人的运动状态;
通过所述识别模型对所述图结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目标行人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对应的第一目标概率;
将所述第一目标概率符合目标条件的运动状态确定为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目标行人的运动状态。
在上述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关键点将结构复杂的第一图像转化为结构简单的图结构数据,提高了后续运动状态识别的效率。由于关键点数据与图结构数据中的节点对应,因此图结构数据也反映了目标行人的姿态,电子设备将图结构数据输入识别模型,可以通过识别模型更加精准的识别出目标行人的运动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识别模型对所述图结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目标行人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对应的第一目标概率包括:
提取所述图结构数据中每个节点的空域特征;
基于每个节点的注意力权重,将所述空域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第一时刻的融合特征;
基于所述第一时刻的融合特征和所述第一时刻之前的第二时刻的空时融合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时刻的空时融合特征,所述空时融合特征用于表示所述目标行人的姿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基于所述空时融合特征和在所述第二时刻所述目标行人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对应的第二目标概率,得到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目标行人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对应的第一目标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6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