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利工程泄洪防渗堤坝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6367.7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崔守臣;邵红艳;屠燕;林万青;刁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恒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7/26;E02B8/06;G01F23/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利工程 泄洪 防渗 堤坝 | ||
本发明公开了水利工程泄洪防渗堤坝,包括坝体,坝体基座,所述坝体基座设置在地基上,坝体设在坝体基座上,所述坝体的一侧为蓄水区,所述坝体靠近蓄水区的一侧依次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砌浆石块层、砖砌层、混泥土层,所述坝体远离蓄水区的一侧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二加固层、第一加固层,所述坝体基座的顶部和坝体之间设有泄洪通道,且坝体和坝体基座内对称设有导向槽,两个导向槽之间安装有用于截断泄洪通道的水闸,所述水闸包括拉杆、单元板、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导向槽内,且安装架为矩形框架。本发明坝体结构稳定,水闸开关闸轻缓,泄洪时水流不会突然增大减小,有效保护坝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水利工程泄洪防渗堤坝。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充分估计,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
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
传统的水坝多为土石坝或混凝土坝,由于坝体长期受到流水的冲刷、侵蚀或者混凝土老化等原因,会导致压力过高、渗流量大而引起坝体变形,更严重的导致失事。而且在长期使用后,由于水流的冲刷和地质的变动会出现左右两个坝体的偏移。
现有的部分水坝结构简单,防渗、防腐蚀性能较差,并且水坝泄洪通道内的水闸为整体式结构,开关闸时,水量会突然增大或减小,容易对坝体造成冲击,使得大坝的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利工程泄洪防渗堤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水利工程泄洪防渗堤坝,包括坝体,坝体基座,所述坝体基座设置在地基上,坝体设在坝体基座上,所述坝体的一侧为蓄水区,所述坝体靠近蓄水区的一侧依次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砌浆石块层、砖砌层、混泥土层,所述坝体远离蓄水区的一侧由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二加固层、第一加固层。
所述坝体基座的顶部和坝体之间设有泄洪通道,且坝体和坝体基座内对称设有导向槽,两个导向槽之间安装有用于截断泄洪通道的水闸,所述水闸包括拉杆、单元板、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导向槽内,且安装架为矩形框架,安装架的两根纵向杆之间滑动设有若干块单元板,所述单元板可拼接成一块矩形板。
所述单元板的底面两端均凹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处设有挡块,槽口内活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面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端穿过挡块、并与下方的单元板顶面固接,且凹槽的深度大于连接柱和限位板的高度之和,最上方的所述单元板顶面垂直连接有两根拉杆。
所述坝体内设有竖井,竖井内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坝体内的导向槽顶端与竖井连通,两根所述拉杆的顶端均穿过所述导向槽、并位于竖井内,且两根拉杆的顶端均固接在活动板的底面。
所述坝体的顶部设有值班室,且竖井的顶部设在值班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固层、第一加固层分别为混泥土层和砌浆石块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恒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金华市恒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63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