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O-MIRT算法模型的测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7084.4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4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雄飞;刘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课程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7/02 | 分类号: | G09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丁彦峰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o mirt 算法 模型 测评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CO‑MIRT算法模型的测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测评事件的基本参数信息;将所述基本参数信息编制为知识点层级集合和试题信息集合;根据所述知识点层级集合和所述试题信息集合设置相应的试题ID列表、学生答案列表;在目标对象完成答题后,采用预设的CO‑MIRT算法模型基于输入的试题ID列表、学生答案列表进行测评分析,输出测评分析结果。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兼顾测量误差、测量题量和待测知识点数量之间的平衡,简化测评内容,提高事件测评效率和精确性,从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O-MIRT算法 模型的测评方法和装置,另外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对教育行业的渗透不断增 强,潜藏在教育人心中的“因材施教”的梦想再度被开启。近年来,教育市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测评、评价及其后续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以求实现“大数 据驱动精准教学”的目的。
然而,目前随着细分级知识点逐渐增多,与过去相比,待测量知识点的数 量将呈倍数增长的态势。在传统算法模型中,测量1道知识点可能需要10道 才能将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但是如果要将1项知识点扩展成5项细分级知识 点,就需要50道题目,因此,“细分”的概念必然造成题目数量的快速增长, 否则会造成极大的误差而无法达到测准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讲,题目数量的增 长又会造成产品用户体验的下降,用户在回答50道题目时遭受极大的心理压 力,甚至于会拒斥答题,因而同样满足不了测准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如何兼顾测量误差、测量题量和待测知识点数量之间的平衡,有效完成对细分级知识 点的诊断任务,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O-MIRT算法模型的测评方法,以解 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兼顾测量误差、测量题量和待测知识点数量之间的平 衡,导致测评内容繁杂、测评效率和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O-MIRT算法模型的测评方法, 包括:获得测评事件的基本参数信息;将所述基本参数信息编制为知识点层级 集合和试题信息集合;根据所述知识点层级集合和所述试题信息集合设置相应 的试题ID列表、学生答案列表;在目标对象完成答题后,采用预设的CO-MIRT 算法模型基于输入的试题ID列表、学生答案列表进行测评分析,输出测评分 析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基本参数信息包括:包含多级别知识点的知识图谱、待测 知识点集合、试题池、试题参数;其中,所述试题池中的每道题目至少测量一 项待测知识点;所述试题参数包括试题Q矩阵参数、区分度参数以及难度参 数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知识图谱的底层知识点、所述待测知识点集合以及试题矩 阵参数所包含的知识点内容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知识点层级集合是对所述三维知识图谱中的每一层知识点 及所述每一层知识点的下属知识点绘制为邻接矩阵,并按照层级顺序进行排 放;所述试题信息集合中的试题Q矩阵、区分度、难度按照试题ID进行排序。
进一步的,所述试题ID列表记录当前目标对象所答过的所有试题的ID; 所述答案列表记录当前目标对象对每一道题目的答对或答错的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CO-MIRT算法模型包括:基于邻接矩阵而构建的前馈层、 针对单层知识点而构建的全连接层、接入预设的MIRT模型的输出层以及基于 预设算法设计的控制层。
进一步的,所述CO-MIRT算法模型还包括基于预设算法设计的伸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课程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课程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70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