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47417.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威;代文朋;牛晶华;张磊;冉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C07D519/00;C07F7/10;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含有包括邻菲啰啉基在内的多个大位阻基团,是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新型电致发光化合物,可作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应用于OLED器件的发光层中,所述OLED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至少一层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中的发光层中包括所述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聚集诱导发光性,使其作为OLED器件的发光层材料能够实现单层发光,无需掺杂材料,大大简化了OLED发光层的制备工艺,并且有效提升了OLED器件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成为光电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其制备材料和产品的研究对于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当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主动性发光、可柔性化、能耗低、外观薄、环境适应性强、可实现低温显示的特点,已在柔性显示、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等多个行业实现了广泛应用。
OLED器件通常具有三明治夹层结构,即在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有机膜层,有机膜层中包括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电子注入层等其他辅助电荷传输的功能层;其中,发光层材料的选择及性能对于OLED器件的发光性质具有很大影响。
研究表明,用于OLED的发光层材料根据其发光机制可分为以下四种:荧光材料、磷光材料、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材料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荧光材料是OLED发光层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现有的荧光发光材料在稀溶液状态下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但是在高浓度或固态状态下则会荧光很弱或者不发光,这种因为浓度升高而导致的荧光猝灭效应(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是造成OLED器件发光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ACQ效应,研究者在荧光材料的实际应用时通常使用各种方法来避免聚集发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是一种新的发光机理和发光体系,由唐本忠等人于2001年首次提出。聚集诱导发光是指荧光分子在单分散态时表现为荧光发射弱、甚至不发光,而在聚集态时分子的荧光发射大大增强的现象。聚集诱导发光的提出与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一种克服ACQ效应的更为有效的手段,并为制备新的OLED发光材料提供了方向。
CN101928559A、CN105777649A、CN108794382A等公开了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但是,目前已被公开的AIE材料较少,尤其是其中蓝光分子的种类少,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低,并不能作为理想的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因此,开发更多种类、更高性能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更多种类、更高性能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式I中,Ar1、Ar2、Ar3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胺基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C6~C30各自独立地可以为C6、C7、C8、C9、C10、C13、C15、C18、C20、C23、C25、C27或C29等。
所述C2~C30可以为C3、C4、C5、C6、C7、C8、C9、C10、C13、C15、C18、C20、C23、C25、C27或C29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7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