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硝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8090.1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EDF(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李有财 |
地址: | 100005 北京市东城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脱硝方法,其中所述烟气中含有NOx,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酸化反应活化脱硝剂,其中所述脱硝剂包含NaCIO或NaCIO2溶液,‑通过光化学反应活化所述脱硝剂,以及‑用活化的脱硝剂氧化所述烟气中的NOx。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烟气脱硝系统,其中所述烟气包含NOx,所述系统包括:‑烟气管道,所述烟气在其中传输;‑混料机,其中所述混料机的出口与所述烟气管道流体连接。和‑与所述烟气管道的下游端流体连接的脱硝单元,该系统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脱硝方法。本发明提高了脱硝效率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例如火力发电等的烟气脱硝领域。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中,可燃物(燃煤发电厂的煤和生物质发电厂的可燃生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之间通过燃烧反应释放热量,然后通过发电动力装置把热能转换成电能,最终通过烟囱排出经过燃烧的产物——烟气。烟气主要包含CO2和H2O,以及包含多种次要成分,例如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和空气传播的颗粒物或飞灰,这些次要成分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近年来,针对空气污染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目前,天然燃料的燃 烧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由此需要处理烟气以去除大量的NOx(脱硝) 和SOx(脱硫)。
在这种越来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的趋势下,各国都在加强排放控制,特别是对NO(NOx的主要成分)的控制。大约20年前就开始研究脱硝工艺,尤其是在脱硝过程中使用例如含有NaClO2(亚氯酸钠)或NaClO(次氯酸钠)的脱硝剂。近10年前中,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一些使用此类脱硝剂的实践方案。但是,自这些方案实施以来,尚未取得重大改善。因为,尽管NaClO2已被证明是在水存在下对NO的最佳氧化剂,但由于其效率低和成本高,大多数时候仅用作选择性非催化氧化还原法(SNCR)的补充处理。例如,对于典型的生物质发电厂,其初始NO水平约为300mg/m3,通过结合使用SNCR(50%去除效率)和NaClO2工艺,大多数电厂只能达到约100mg/Nm3 NO。
具体而言,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NaClO2的脱硝过程会合并在脱硝脱硫单元中进行。在合并的脱硝脱硫单元中,脱硝操作通过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1.在湿式脱硫塔中对NaClO2+另一种碱性(例如Ca(OH)2,NaOH) 溶液进行湿式洗涤;
2.将NaClO2溶液混合到Ca(OH)2浆料中,然后注入用于脱SOx的半干法吸收器(SDA);
3.将NaClO2溶液喷入干燥的循环流化床(CFB)柱中,该柱专门用于 SOx的干燥吸收。
以上所有3种方法均采用相同的脱硝机理,即NaClO2溶液在以下两个主要步骤中与NO反应:
1.离子ClO2-将NO氧化为N2O5。
2.N2O5被溶液吸收。
其中,步骤1适合在酸性环境下进行,以便形成对于NO更具有活性的ClO2。但是,第二个步骤,即吸收酸性气体N2O5,仅能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同时,出于稳定性的考虑,在现有技术中,商用成品NaClO2储存在碱性环境中,并且仅在碱性环境中使用NaClO2溶液。
图1示了现有技术中的脱硝过程,其中脱硝剂和碱存储罐1中的 NaClO2与烟气管道中2的烟气被送入脱硝单元3中进行氧化和吸收处理,然后经过处理的烟气通过排气管道4进行排放。为了提高脱硝效果,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试剂。然而,这将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首先,效率的提高与试剂的增加不是线性关系,并且最高去除率仅能达到60%左右。其次,更重要的是,过量的未反应的NaClO2会释放到烟囱中,并可能在烟囱的顶部形成明显的绿色气体(氯气),这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因此,上述存在悖论的反应机理导致脱硝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DF(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EDF(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8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