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开孔及修复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8864.0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康景文;杨国权;胡建宗;蒲君;杨厍;廖鑫;杨军;邓攀;金鑫;晏宾;张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E02D27/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基础 修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筏板基础加固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开孔及修复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1、对既有筏板基础进行勘测,确定开孔位置及孔径;A2、在设计孔径4/5范围内采用机械钻除筏板基础混凝土,直至完全暴露筏板基础底素混凝土垫层;A3、人工剔除剩余设计孔径1/5范围内筏板基础的混凝土,暴露既有筏板基础的钢筋网,清理整平既有筏板基础素混凝土垫层并完成地基加固;A4、完成孔内加固设计钢筋网配筋连接;A5、孔内浇注高于既有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且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A6、清除顶部浮浆至既有筏板基础顶标高。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人工凿除对既有筏板基础损害严重、筏板基础加固后整体效果差且不利于地基加固协同工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筏板基础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开孔及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许多建筑因勘探、设计、施工方法使用不当等原因或者改变建筑的使用要求,如增层、增加荷载、扩建等,造成了地基与基础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基础加固。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人工凿除既有筏板基础,为后续地基加固创造施工条件,该开凿筏板基础方法存在下列问题:一、直接人工凿除对既有结构具有不利影响,如振动、破损、裂缝等;二、无法为后续工序提供有效的工作条件,如钢筋连接、新旧混凝土胶结、防渗处理;三则施工困难,工效低,人工费用高,且安全风险大,同时对基础性能发挥和工程安全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开孔及修复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人工凿除既有筏板基础无法为后续工序提供有效工作条件,筏板基础加固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既有筏板基础开孔及修复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A1、对既有筏板基础进行勘测,确定开孔位置及孔径;
A2、在设计孔径4/5范围内机械钻除筏板基础,直至完全暴露筏板基础素混凝土垫层;
A3、人工剔除设计剩余孔径1/5范围内筏板基础的混凝土,暴露既有筏板基础的钢筋网,整平既有筏板基础素混凝土垫层并完成地基加固施工;
A4、完成孔内加固钢筋网配筋连接;
A5、孔内浇注高于既有筏板基础强度等级且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A6、根据后续工序需要,清除顶部浮浆至既有筏板顶标高。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施工前确定开孔位置及开孔直径,避免人工凿除位置不规整,影响后续工序的实施。
(2)先清除开孔的4/5直径范围内的筏板基础,再人工提出孔内剩余筏板基础的混凝土,不改变孔内剩余部分的钢筋网接头朝向,方便后续的钢筋焊接工序,还避免对既有结构产生如振动、破损、裂缝等不利影响。
(3)由于采用超灌法恢复开孔处筏板基础,其混凝土掺入有膨胀剂,确保该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新旧混凝土充分胶结,保证对筏板基础进行加固的效果,有利于后续基桩工作。
A21:按设计孔径4/5直径范围人工剔除钢筋保护层,直至钢筋网全部暴露;
A22:使用钢筋切割机有序切断暴露的钢筋网,并预留搭接长度;
A23:取芯钻机就位,在开凿范围内采用咬合方式搭接钻进,人工翘取钻芯,直至既有筏板基础底面钻穿。
进一步,所述步骤A23中,取芯钻机钻头直径不超过110mm,咬合宽度不小于30mm,取芯钻每次钻进深度不超过筏板厚度的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8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力机械式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闸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