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屏幕连接方法、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49682.5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5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 | 分类号: | G06F3/0484;H04W4/48;H04W76/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天***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屏幕 连接 方法 管理 系统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屏幕连接方法、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车载屏幕连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获取第一选择信号,以选中一个车载屏幕;将被选车载屏幕的身份标识发送至车载主机,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被选车载屏幕建立对应连接关系。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屏幕连接方法、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移动终端直观便捷地在多个车载屏幕中进行选择连接,以实现扩展屏幕的播放或控制功能,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屏幕连接方法、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的车载主机往往有多个屏幕,除了仪表屏幕和中控屏幕,还逐渐增加了其他的屏幕比如副驾驶的右前屏幕以及后排座位的左后屏幕和右后屏幕等。车内乘客有时候需要将车载屏幕作为移动终端的扩展屏幕以实现更灵活的音视频播放或游戏等娱乐功能,如为小孩选择播放手机节目、控制播放时间以及进行互动游戏等,因此需要一种直观便捷的方法选择连接多个车载屏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屏幕连接方法、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移动终端直观便捷地在多个车载屏幕中进行选择连接,以提高用户乘坐体验。
在第一个方面,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车载屏幕连接方法,具体地,车载屏幕连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获取第一选择信号,以选中一个车载屏幕;将被选车载屏幕的身份标识发送至车载主机,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被选车载屏幕建立对应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获取第一选择信号,以选中一个车载屏幕的步骤包括:展示多个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获取针对所述图形标识的第一选择信号。
进一步地,展示多个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的步骤包括:在获取展示指令时,展示多个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
进一步地,展示多个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多个车载屏幕的身份标识;根据获取的身份标识获取对应的图形标识;展示获取到身份标识的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互不相同且与所述多个车载屏幕一一对应;和/或,每个车载屏幕的图形标识包括对应的车载屏幕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将被选车载屏幕的身份标识发送至车载主机,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被选车载屏幕建立对应连接关系的步骤包括:发送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数据至车载主机,以使所述被选车载屏幕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在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屏幕连接方法,具体地,车载屏幕连接方法应用于车载主机,包括:在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被选车载屏幕的身份标识时,使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被选车载屏幕建立对应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在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被选车载屏幕的身份标识时,使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被选车载屏幕建立对应连接关系的步骤之后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显示数据时,使所述被选车载屏幕显示所述显示数据。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屏幕管理系统,具体地,用于对多个车载屏幕进行管理,包括移动终端和车载主机,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车载主机相连,用于执行上述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车载屏幕连接方法;所述车载主机与多个车载屏幕相连,用于上述的应用于车载主机的车载屏幕连接方法。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任一车载屏幕连接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车载屏幕连接方法、管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移动终端直观便捷地在多个车载屏幕中进行选择连接,以实现扩展屏幕的播放或控制功能,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车载屏幕连接方法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9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