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食品级果蔬综合洁净组合颗粒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0497.8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健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健勃 |
主分类号: | C11D1/62 | 分类号: | C11D1/62;C11D3/12;C11D3/20;C11D3/22;C11D3/382;C11D3/6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6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食品级 综合 洁净 组合 颗粒 及其 制作方法 | ||
新型食品级果蔬综合洁净组合颗粒及其制作方法。目前由于种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如除草、灭菌、防病虫害使得水果、蔬菜表面及根部会产生大量农药残留,同时由于环境因素也会使得水果、蔬菜表面产生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等。一种新型食品级果蔬综合洁净组合颗粒,其组成包括:葡萄糖酸钠、胆碱、硅藻土、米粉、麦芽糊精,其特征是:所述的颗粒成份包括重量分数比为15~25的葡萄糖酸钠、重量分数比为5~10的胆碱、重量分数比为15~25的硅藻土、重量分数比为35~45的米粉、重量分数比为5~10的麦芽糊精。本发明用于新型食品级果蔬综合洁净组合颗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日化领域,用于清洁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食品表面残留的有害物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食品级果蔬综合洁净组合颗粒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种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如除草、灭菌、防病虫害使得水果、蔬菜表面及根部会产生大量农药残留,同时由于环境因素也会使得水果、蔬菜(以下简称果蔬)表面产生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等。还有人为添加的催熟剂、防腐剂、果蜡、胶带残留物等非果蔬自身的有害物质。这些成份都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在该领域的产品中有些不能实质性有效分解清除果蔬表面的有害成份,有些其本身的化学成份对人体有害,还能对果蔬及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如在液态果蔬清洗剂中常用的成份:
脂肪醇醚硫酸钠其副产品二恶烷,一旦超标产生致癌物质。毒理学,洗涤剂溶解质组织产生局部刺激和损伤黏膜和眼刺激,摄入的烷基硫酸会影响肾功能。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乳化和去污作用是当前常用的清洗液活性成分,具有低毒性,其残留对人体有害;
烷基苯磺酸钠,不易被生物降解,发生氧化降解,最后苯环被破坏随污水排入水体,对是生物尤其是鱼类有严重危害,对植物生长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含有本成分的清洁剂可被皮肤部分吸收,会引起过敏。并且液态清洁剂中还含有防腐剂等不利健康的成份;
在干粉或片剂清洁产品中常见的成份如:
小苏打NaHCO3、食用碱Na2CO3在它们不能与农药成份发生分解反应时提供的碱性环境会使部分有机磷农药毒性变强,如敌百虫易溶于水,与碱性溶液接触后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盐NaCl:盐水虽然通过细胞的渗透作用,可将果蔬表面的虫和虫卵杀死,但盐水不能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而且使用不当还会把多数农药“锁”在表面,因为盐水浓度越高,越会降低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会破坏菜叶的细胞膜,造成二次污染和营养流失;
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其吸附作用是随着加温而逐渐发挥作用,实际应用不现实。以上组合的干粉清洗产品常用成份,由于它们(MR)相对分子量不同,颗粒体积大小与质量不用,组合在一起不易搅拌均匀且在包装运输及使用中会产生各成份间分离及沉淀,因此达不到实际使用效果;
其它类型的果蔬清洗产品主要成份有贝壳粉、生物酶等,贝壳粉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CaCO3和有机质。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本身不与农药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的有机质与其它成份结构组织相对疏松,孔隙直径相对较大,在去除农药仅仅靠吸附与渗透作用不会有明显效果;
生物酶如脂肪酶、碱性蛋白酶均是生物催化剂,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而农药成份中不含有蛋白质成份,实际应用中不具备正对性。况且生物酶在紫外线、热辐射、表面活性剂、金属盐、强酸、强碱、氧化还原等影响下很容易变性失活,也会被贝壳中的部分蛋白质成份所消耗,其实际效果不具备科学性;
还有一些产品中被投放抑菌剂和杀菌剂,由于投放量很难掌握和控制,在与果蔬残留的某种等同意义而言很容易产生同样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健勃,未经孙健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