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0537.9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4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妹;吕贵民;伍雪芬;唐桂林;侯金章;董新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广东精英无机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44 | 分类号: | C08G69/44;C09D1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聚酰胺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反应制备而成:含羧基聚酯83~92份,端氨基聚酰胺5~12份,环氧基硅烷偶联剂3~5份;
所述含羧基聚酯由单羟基酸与苯甲酸或苯甲酸衍生物制备而成;所述端氨基聚酰胺由多乙烯多胺类单体与二元酸制备而成,所述端氨基聚酰胺的两端均含有伯氨基;
所述单羟基酸为乳酸、羟基己酸、羟基癸酸、羟基十二烷酸、羟基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多乙烯多胺类单体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苯甲酸衍生物为烷基苯甲酸或烷氧基苯甲酸;
所述含羧基聚酯的分子量为1800~4000;
所述含羧基聚酯的羧基总摩尔数与端氨基聚酰胺的伯氨基总摩尔数之比为0.95~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苯甲酸为甲基苯甲酸、乙基苯甲酸、正丁基苯甲酸、叔丁基苯甲酸、己基苯甲酸、辛基苯甲酸、癸基苯甲酸、十二烷基苯甲酸、十六烷基苯甲酸、十八烷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烷氧基苯甲酸为甲氧基苯甲酸、乙氧基苯甲酸、丁氧基苯甲酸、己氧基苯甲酸、辛氧基苯甲酸、癸氧基苯甲酸、十二烷氧基苯甲酸、十六烷氧基苯甲酸、十八烷氧基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酸为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为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6.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多乙烯多胺类单体溶于水中,惰性气氛下,搅拌下滴加二元酸的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升温至130~140℃保温反应,蒸出水分;然后升温至170~190℃,使体系在熔融状态下继续反应,得到端氨基聚酰胺;
S2.在反应釜中加入单羟基酸、苯甲酸或苯甲酸衍生物,惰性气氛下,升温至80~100℃,待物料熔融,加入催化剂,然后升温至160~180℃,反应至理论酸值,得到含羧基聚酯;
S3.惰性气氛下,将步骤S2.的含羧基聚酯升温至58~63℃,加入步骤S1.的端氨基聚酰胺反应;升温到110~125℃,保温2~3h;然后将环氧基硅烷偶联剂加入反应体系中反应得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
7.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在作为无机粉体溶剂体系分散剂的应用。
8.一种无机粉体溶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中含有4.3~6质量%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聚酯/聚酰胺型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广东精英无机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广东精英无机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5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