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0670.4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涛;董江彬;穆程刚;曲明;宁可儿;董晓博;齐捷;张效梦;贺元康;陈天恩;王永庆;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9/32;G06Q40/04;G06F40/2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耿慧敏 |
地址: | 71004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多能 交易 管理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区块链层、智能合约层、前端交互层和数据库层,其中区块链层存储能源交易的每一条交易记录以及区块链本身的区块相关元素;智能合约层存储能源信息和交易信息,并响应于前端交互层的合约调用返回结果;前端交互层接收用户注册,并接收买卖双方发布的交易信息,通过与智能合约层交互,将交易数据存储在智能合约的待撮合交易信息结构体,并执行智能合约的交易撮合;数据库层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个人资料以及区块链交易信息中的交易双方的账户地址和姓名的映射关系。本发明能实现用户之间自由发布和自动撮合,保障交易的公开化,分布式需求,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分布式交易与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区块链技术由数字货币向更多产业发展的转型,以及能源市场化的不断改革,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能源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区块链所提出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点与能源领域提出的分布式交易需求非常契合。以电能为例,通过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协调发电商以及用户用电需求,缓解配电网压力,同时区块链的公开性的特点保证了能源交易的安全性,降低了能源交易中的信任成本以及管理维护成本。
目前,对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开发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实验验证智能合约在能源领域交易的合理性,这为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能源分布式交易中的应用提供可能。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针对能源交易已开发的区块链技术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多数智能合约目前只能依赖于仿真环境,基于可视化程度不高的平台进行编译,函数调用等,普通用户参与度非常有限,阻碍了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的进程。此外,区块链技术的性能问题仍受到很大挑战,过多的信息依托智能合约实现将消耗更多资源,同时,基于区块链原始的交易信息复杂冗长,区块链中的个人账户均为20字节长度的地址,虽然区块链中的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但是仍无法对交易双方有真实的判断,且进入市场的用户未提供真实身份,这与交易市场的公开透明并不符合,并且对于市场的管理者来说,无法保障市场交易的合法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落地应用受到很大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数据库结合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及其搭建方法,从而对分布式能源交易落地运作模式,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数据库技术融合发展进行指导,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多能源交易与管理平台,包括区块链层、智能合约层、前端交互层和数据库层,其中:
所述区块链层存储能源交易的每一条交易记录以及区块链本身的区块相关元素;
所述智能合约层存储能源信息和交易信息,并响应于所述前端交互层的合约调用返回结果;
所述前端交互层接收用户注册,以及接收买卖双方发布的交易信息,通过与所述智能合约层交互,将交易数据存储在智能合约的待撮合交易信息结构体中,并执行智能合约的交易撮合;
所述数据库层用于存储用户注册信息、个人资料以及区块链交易信息中的交易双方的账户地址和姓名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交互层还用于响应于用户查询交易信息,通过与所述智能合约层交互获得相应的交易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库层中存储的姓名和区块链地址的映射关系,将交易信息中的交易双方转换成以真实姓名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户注册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用户输入的用于注册的个人信息,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约专用ether.js库随机生成密钥对,并转换成私钥和地址;
使用ether.js为私钥和地址生成签名;
利用签名验证地址的合法性,以决定是否将用户输入的个人信息和对应的地址存入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0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视频直播P2P打洞优化方法
- 下一篇:基于图的骚扰电话识别模型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