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病虫害防控的诱虫扑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1142.0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8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志峰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0;F16K1/00;F16K1/32;F16K1/38;F16K27/02;F16K31/24;F16K3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037000 山西省大同***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病虫害 诱虫扑杀 装置 | ||
1.一种用于病虫害防控的诱虫扑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盒(1)、诱导结构(2)、悬挂结构(3)、第一限位结构(4)、第二限位结构(5)和启闭结构(6);用于存储杀虫药液的所述收纳盒(1)与用于提供光源诱导杀虫的所述诱导结构(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诱导结构(2)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诱导结构(2)的内部的存储空腔的启闭的所述启闭结构(6),且所述启闭结构(6)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收纳盒(1)的内部;所述诱导结构(2)上设有所述悬挂结构(3),且所述悬挂结构(3)上设有用于限位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连接于所述诱导结构(2),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与所述悬挂结构(3)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诱导结构(2)包括套筒(21)、连接杆(22)和灯珠(23),端部为圆台形的所述套筒(21)连接于所述悬挂结构(3),所述连接杆(22)固定于所述套筒(21),所述连接杆(22)上圆周阵列设有多个所述灯珠(23),所述连接杆(22)与所述收纳盒(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收纳盒(1)朝向所述套筒(21)的一端为圆台形,所述收纳盒(1)和所述套筒(21)之间存在缝隙,所述收纳盒(1)的内部设有圆台形的容纳空腔;
所述启闭结构(6)包括浮球(61)、连接绳(62)、传动杆(63)、连接架(64)、密封塞(65)、第三复位弹簧(66)和导流孔(67),所述套筒(21)的内部设有环形结构的用于存储杀虫剂的容纳空腔,所述套筒(21)上固定有所述连接架(64),所述传动杆(63)与所述连接架(6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63)的旋转中心设于所述传动杆(63)的四分之一处,所述传动杆(63)的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绳(62),所述连接绳(62)的端部设有内部中空的所述浮球(61),所述浮球(61)设于所述收纳盒(1)的内部,所述传动杆(63)背离所述连接绳(62)的一端抵触于所述密封塞(65),所述密封塞(65)与所述套筒(2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塞(65)的端部为圆台形,所述密封塞(65)上设有所述导流孔(67),所述导流孔(67)的长度小于所述密封塞(65)的长度,所述密封塞(65)和所述套筒(21)之间设有所述第三复位弹簧(66);
所述悬挂结构(3)包括收纳箱(31)、挂钩(32)、限位板(33)、第一拉绳(34)、导向轴(35)和限位槽(36),所述第一拉绳(3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筒(21),所述第一拉绳(34)的另外一端固定于所述收纳箱(31),所述收纳箱(31)上设有所述挂钩(32),所述导向轴(35)贯穿连接于所述限位板(33)和所述收纳箱(31),所述限位板(33)与所述导向轴(3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33)上设有端部为圆台形的所述限位槽(36);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包括压块(41)、第一复位弹簧(42)和限位杆(43),弧形结构的所述压块(41)与所述挂钩(32)之间滑动连接,截面为T形结构的所述限位杆(43)与所述收纳箱(3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43)与所述限位槽(36)一一对应,所述限位杆(43)与所述收纳箱(31)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42);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包括第二拉绳(51)、导向轮(52)、第二复位弹簧(53)和轮架(54),端部为梯形结构的所述轮架(54)与所述收纳箱(3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轮架(54)与所述限位板(33)抵触,所述轮架(54)与所述收纳箱(31)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3),所述导向轮(52)与所述轮架(5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绳(5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筒(21),所述第二拉绳(51)的另外一端缠绕于所述导向轮(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志峰,未经苏志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11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芝山稻共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药植株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