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及射频识别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1832.6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缪桦;姜少壮;于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5/06;E05B15/00;G06K19/0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51811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控制 方法 射频 识别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及射频识别设备,其中,该智能锁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获取射频识别信息;判断射频识别信息是否为已授权信息;若是,则打开门锁;若否,则继续保持门锁关闭。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的智能锁能够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获取已受权的射频识别信息,以打开门锁,从而能够无需借助手动操作,实现高效、便捷的无感开锁,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及射频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智能锁变得愈加普遍,市面上也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智能锁,而其相对应的开锁方式主要包括:指纹解锁、密码解锁、手机远程解锁、蓝牙解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进场通信)刷卡解锁、人脸识别等方式,同时预留锁孔,以将使用钥匙开锁作为应急辅助开锁方式。
其中,智能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最日常的需求,但其问题在于,现有的各种开锁方式依旧没能达到无感开锁,且足够安全可行。例如,在使用手机进行开锁时,则需要取出手机,并打开NFC功能(但部分厂商为保证安全,须认证指纹,方可使用NFC门禁卡模拟功能);在使用指纹解锁时,则会由于指纹在门锁及门把手上有残留,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使用密码解锁时,则每次均需要输入相应的密码,以致非常的不便利;在使用人脸识别进行开锁时,虽无需携带工具,亦具有高安全系数,但识别速度慢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及射频识别设备,该智能锁的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锁方式仍需要用户伸手进行操作才能够开锁,且无法实现真正的无感开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智能锁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获取射频识别信息;判断射频识别信息是否为已授权信息;若是,则打开门锁;若否,则继续保持门锁关闭。
其中,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获取射频识别信息的步骤包括: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检测射频识别设备的射频识别区是否存在目标NFC标签;如果射频识别设备的射频识别区存在目标NFC标签,通过射频识别设备获取目标NFC标签上的射频识别信息。
其中,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检测射频识别设备的射频识别区是否存在目标NFC标签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智能锁的射频识别区是否存在授权卡;如果智能锁的射频识别区存在授权卡,将射频识别信息写入放置于智能锁的射频识别区的目标NFC标签。
其中,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检测射频识别设备的射频识别区是否存在目标NFC标签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接收智能锁用户输入的授权密码,以在授权密码有效时,将射频识别信息写入放置于智能锁的射频识别区的目标NFC标签。
其中,若是,则打开门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检测在超过设定时间阈值时门锁是否关闭;如果在超过设定时间阈值时门锁未关闭,则发出报警指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智能锁的控制方法包括:射频识别设备获取相应的射频识别信息,其中,射频识别设备铺设于地面;将射频识别信息发送给智能锁,以使智能锁判断射频识别信息是否为已授权信息,以在确定射频识别信息为已授权信息时,打开门锁,而在射频识别信息不为已授权信息时,继续保持门锁关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锁,其中,该智能锁包括:电源电路,用于提供工作电源信号;主控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并外接一铺设于地面的射频识别设备,用于接收射频识别设备发送的射频识别信息,并判断射频识别信息是否为已授权信息;锁芯驱动器,与电源电路和主控电路连接,用于接收主控电路在确定射频识别信息为已授权信息时,发送的开锁控制信号,以驱动连接于锁芯驱动器的锁芯动作,打开门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1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