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椒的培育方法及其使用的三种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1952.6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9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亮;戚志强;余小兰;杜公福;杨衍;刘维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C05G3/00;C05G3/8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570145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 培育 方法 及其 使用 种肥 | ||
本发明涉及辣椒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椒的培育方法及其使用的三种肥料,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施用底肥,辣椒幼苗移栽时施用提苗肥,坐果期和采摘期施用追肥;底肥组分为:羊粪有机肥300‑400份、1号复合肥40‑50份、腐殖酸0.5‑1.5份、七水硫酸镁20‑30份、七水硫酸锌3‑7份、硼砂0.1‑0.3份;提苗肥组分为:1号复合肥1‑3份,腐殖酸0.03‑0.08份;追肥组分为:2号复合肥150‑200份、腐殖酸0.5‑1.5份、七水硫酸镁15‑25份、七水硫酸锌1‑5份、硼砂0.05‑0.15份。本发明提供的培育方法和三种肥料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肥料浪费,有效降低土壤中有效磷的过量积累,有利于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辣椒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辣椒的培育方法及其使用的三种肥料。
背景技术
辣椒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仅次于白菜,其果实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中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在健康饮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辣椒种子出苗30天后移栽,此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60-70天后辣椒进入开花坐果期,该时期非常关键,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矛盾突出,主要采用适当的水肥措施,调控辣椒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生长与发育均衡;从第一个辣椒坐果到收获末期属结果期,此期经历时间较长,以生殖生长为主,并继续进行营养生长,需水需肥量很大,而且此期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一般持续90-120天。
辣椒坐果前,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变化趋势相对较为平缓,结果盛期迅速增长,并达到峰值。
辣椒苗期对氮素的吸收很少,仅占全生育期氮素吸收总量的5-8%,辣椒挂果后吸收的氮占绝大部分。进入辣椒采摘期后,辣椒进入生长旺盛期,氮素养分积累量急剧增加,其中转移到果实的氮量占总吸氮量的60%左右。辣椒的磷、钾吸收规律与氮类似,主要集中在挂果期,苗期的吸磷量占全生育期吸磷量的6.4-13.86%,辣椒对钾素养分的吸收量与氮吸收量相近,苗期的吸钾量占总吸钾量的8-10%,而且辣椒吸收的总钾量约70%以上转移到果实中。因此,在坐果后,需要使用高氮高钾的复合肥,以减少磷肥的过量施用。研究发现,每亩辣椒对钙镁硼的吸收量均较高,而极少有农户施用含钙镁硼等中微量的肥料。因此,优化施肥应选择注重添加中微量元素。
由于施肥技术水平较低,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与辣椒生长发育规律不匹配,磷肥过量施用,不重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和土壤养分失衡,同时造成土壤有害微生物积累,土传病害频繁发生,最终使得辣椒产量低,农户收入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辣椒的培育方法及其使用的三种肥料。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辣椒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土壤翻耕:翻耕后的土壤表面施用底肥;
所述底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羊粪有机肥300-400份、1号复合肥40-50份、腐殖酸0.5-1.5份、七水硫酸镁20-30份、七水硫酸锌3-7份、硼砂0.1-0.3份;
所述1号复合肥中的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1.5:1:1-1.5;
S2、移栽:辣椒幼苗移栽时施用提苗肥;
所述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1号复合肥1-3份,腐殖酸0.03-0.08份;
提苗肥中的1号复合肥与S1底肥中的1号复合肥组成相同;
施用时提苗肥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18-0.25%的水溶液;
S3、追肥:坐果期和采摘期进行追肥;
追肥用肥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2号复合肥150-200份、腐殖酸0.5-1.5份、七水硫酸镁15-25份、七水硫酸锌1-5份、硼砂0.05-0.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1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