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2110.2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2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钶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8;F26B21/10;B01D53/26;B01D5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威威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生产 供气 干燥设备 | ||
1.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包括干燥箱(1)和安装于干燥箱(1)外端且与其内部相连通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延伸至干燥箱(1)内部,所述干燥箱(1)靠近底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嵌设安装有与出气管(7)相连通的导气管(8),所述导气管(8)靠近底端的外侧壁上套接有加热套管(10),所述导气管(8)的顶端通过绝热套管(9)固定连接有去水汽管(11),所述去水汽管(11)内固定安装有水冷机构;
所述干燥箱(1)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水冷机构相连接的水冷箱(15),所述水冷机构靠近水冷箱(15)的一端安装有循环泵(14),所述水冷机构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引流棉线(17),多根所述引流棉线(17)的底端延伸向下,所述去水汽管(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分干燥机构,且多根引流棉线(17)的底端相抵于水分干燥机构上,所述干燥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21),所述过滤箱(21)内部转动安装有吸附机构,所述过滤箱(2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对吸附机构进行驱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过滤箱(21)的顶端设有排气管(24),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去水汽管(11)内的两个冷却管(12),所述两个所述冷却管(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循环泵(14)相连接的进水管(13),两个所述冷却管(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水冷箱(15)内部相连通的排水管(16),且排水管(16)位于去水汽管(11)外端的侧壁上固定套接有散热片(20),两个所述冷却管(12)为倒锥形结构,多根所述引流棉线(17)的顶端悬挂于冷却管(12)的外侧壁上,所述水分干燥机构包括螺纹连接于去水汽管(11)底端的支撑台(19),所述支撑台(19)的顶端设有干燥剂层(18),所述干燥剂层(18)为硅酸凝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干燥箱(1)外侧的供气活塞筒(2),所述供气活塞筒(2)内设有活塞(3)和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的顶端贯穿供气活塞筒(2)并固定连接有凸盘,且活塞杆(4)外端套设有相抵于凸盘底端的强力压缩弹簧,所述供气活塞筒(2)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外接气源相连通的进气管(5),所述干燥箱(1)靠近上端的侧壁上通过连接板转动安装有与凸盘位置对应的旋转凸轮(6),所述连接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对旋转凸轮(6)进行驱动的第一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的内壁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出气管(7)靠近供气活塞筒(2)的一端内壁上安装有单向出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管(10)的内部安装有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的电热丝,所述导气管(8)的外端侧壁上包覆有与加热套管(10)位置对应的导热硅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套管(9)为采用膨胀珍珠岩、玻璃棉、陶瓷纤维以及粘结剂按照合适比例制成的绝热管壳,所述膨胀珍珠岩、玻璃棉、陶瓷纤维以及粘结剂的质量分数比为3:1:1: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生产用供气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过滤箱(21)内部的转辊(22),所述转辊(22)的四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吸附片(23),所述吸附片(23)为多孔吸附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钶气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钶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21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电圆管吊模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中转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