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防护服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及加热的空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2882.6 | 申请日: | 202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辛兆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速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4;F24F11/74;F24F11/89;A62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服 内部 进行 降温 除湿 加热 空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防护服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及加热的空调装置,由空调主机、智能控制器和电源组成。空调主机由壳体、空调功能系统、辅助功能系统、半导体制冷片、固定螺母等构成。壳体呈圆形饼状,壳体的下部为集液仓室,上部由隔离板隔成内、外两侧,半导体制冷片安装在隔离板的窗口中。空调主机通过固定螺母安装在防护服上。安装后,其空调功能系统位于防护服的内侧、辅助功能系统位于防护服的外侧,内外密闭。本装置利用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后一面制冷、另一面发热的特性,通过智能控制器控制实现对防护服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及加热的空调功能。具有体积小、安装佩戴方便,内外密闭隔离、安全性高,分体防水设置、便于消杀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防护服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及加热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防护服是一种防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保护人体的工作服。为了增强防护效果,防护服面料通常经过层压或复膜处理,这样就造成了其透气、透湿性差的结果。长时间穿着会产生闷热、出汗的现象,穿着舒适性较差。
目前主要采用正压送风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即将空气压入防护服内,对防护服内的湿热空气进行置换来缓解闷热的状况。降低防护服内的温度,则是利用干冰或冰块对压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方式来实现。采用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风管,体积大,较为笨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妨碍作业人员的具体操作,又添加了新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可以对防护服内进行降温除湿,又可以对防护服内进行加温制热的空调装置,而且具有体积小、安装佩戴方便,内外密闭隔离、安全性高,分体防水设置、便于消杀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对防护服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及加热的空调装置,由空调主机、智能控制器和电源组成。
本发明的空调主机、智能控制器和电源采用分体式组件构成,并均采用防水设置,各自引出有连线,连线的末端连接有防水接头。空调主机和智能控制器上引出的控制连线通过防水接头进行对接;智能控制器和电源上引出的电源线通过防水接头进行对接。空调主机通过固定螺母安装在防护服所需安装位的开孔上。安装固定后,空调主机的空调功能系统位于防护服的内侧,辅助功能系统位于防护服的外侧,内、外密闭隔离,可避免有害物质侵入防护服内,满足了使用安全性的需求。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其各组件均采用防水设置的目的在于:满足消杀的需要,避免因为消杀对电子器件造成短路和损伤,有利于消杀后继续使用,增加重复使用次数。
本空调主机直立设置,由壳体、空调功能系统、辅助功能系统、半导体制冷片、隔热垫、内盖、外盖、固定螺母和连线等构成。其中:
所述壳体呈圆形饼状,壳体的下部为集液仓室,上部由隔离板隔成内、外两侧,内侧为:空调功能腔体,外侧为:辅助功能腔体。空调功能系统设置在空调功能腔体,辅助功能系统设置在辅助功能腔体。
所述隔离板上开有窗口,隔热垫密封安装在隔离板的窗口上。隔热垫的中间也开有窗口,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内侧的空调功能腔体,密封安装在隔热垫的窗口中。
安装半导体制冷片后,壳体的内、外侧处于完全密闭隔离状态,从而起到阻隔有害物质侵入到防护服内部的作用,保证了本空调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所述空调功能系统由空调散热片、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风扇组成。空调散热片通过导热硅胶紧贴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上,并密封盖住隔离板上的隔离板窗口。空调温度传感器紧贴在空调散热片上,空调散热片的上面安装有空调风扇。
所述辅助功能系统由辅助散热片、辅助温度传感器和辅助风扇组成。辅助散热片通过导热硅胶紧贴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上,并从外侧密封盖住隔离板上的隔离板窗口。辅助温度传感器紧贴在辅助散热片上,辅助散热片的上面安装有辅助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速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速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2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