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2998.X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龙莉波;郑七振;马跃强;王竹君;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装配式 剪力 构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包括墙本体、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连接件。墙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均开设于墙本体,第一注浆孔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注浆孔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均位于墙本体内,第一注浆管与第一注浆孔和第二端连通,第二注浆管与第二注浆孔和第二端连通,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线。连接件预埋于墙本体内并自第二端伸出墙本体外。上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装配率高、施工简单,能够极大地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此外,上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施工灵活,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墙板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水平、竖向拼缝、节点较多,而这些拼缝、节点处的连接性能,是影响剪力墙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目前,预制装配式结构竖向构件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套筒挤压连接等。其中,套筒灌浆连接对预制构件的精度和灌浆的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且不便于质量检测。浆锚搭接需要逐孔灌浆,施工效率较低,且对钢筋尺寸和结构承受的荷载有较多限制条件。而套筒挤压连接成本较高,不适合在钢筋密集处使用,挤压过程中容易出现接头弯折、钢筋深入套筒内长度不够等情况,施工现场需要人员较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装配式剪力墙在竖向连接时存在施工效率低、施工条件限制较多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灵活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包括:
墙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均开设于所述墙本体,所述第一注浆孔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注浆孔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
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均位于所述墙本体内,所述第一注浆管与所述第一注浆孔和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注浆管与所述第二注浆孔和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连线;
连接件,预埋于所述墙本体内并自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墙本体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腿,所述支腿位于所述墙本体的所述第二端,所述支腿的厚度小于所述墙本体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用于与下层结构的竖向钢筋搭接,所述连接件为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与所述竖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为所述预埋钢筋直径的10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本体的所述第二端设有键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墙本体预埋有吊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浆孔和所述第二注浆孔开设于所述墙本体的同一个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浆管和所述第二注浆管均为预埋于所述墙本体内的PVC管。
上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墙本体的所述第二端预制混凝土支腿,并通过所述支腿将所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置于下层结构上;
所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下层结构的竖向钢筋连接;
在所述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构件的后浇段安装模板,并通过所述第一注浆孔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浆料,直至浆料从所述第二注浆孔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2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距离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煤粉锅炉低氮燃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