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3204.1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燕;钱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G16H50/50;G16H70/60;G06F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城市人口 疾病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包括:地区医疗信息系统,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行政区中,用于实时获取行政区的流行病监控数据;大数据模块,用于获取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史流行病监控数据;疾病监测模块,用于根据实时获取的流行病监控数据和流行病预测模型预测流行病的传播爆发趋势;可视化模块,用于根据城市行政区划分信息以及城市人口普查数据构建虚拟城市地图,并将获取的各行政区疾病监测数据以及预测的流行病传播爆发趋势信息整合到虚拟城市地图中并进行可视化展示。本发明能够准确预测流行病传播数据,并提高了监测系统对数据展示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互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流行性传染病(简称流行病)的每次爆发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对流行病的研究能够有助于对流行病进行防控,同时对流行病的爆发进行预警等,有效的流行病监控能够降低流行病爆发带来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针对城市人口流行病的监测系统通常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疾病检测系统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疾病监测系统,包括:地区医疗信息系统、大数据模块、疾病监测模块和可视化模块;其中,
地区医疗信息系统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行政区中,用于实时获取行政区的流行病监控数据,其中流行病监控数据包括各类流行病的新增患病数;
大数据模块,用于获取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史流行病监控数据,其中人口普查数据包括各行政区的人口普查信息,历史流行病监控数据包括该城市的流行病监控历史数据;
疾病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流行病监控历史数据建立流行病预测模型,并根据实时获取的流行病监控数据和流行病预测模型预测流行病的传播爆发趋势;
可视化模块,用于根据城市行政区划分信息以及城市人口普查数据构建虚拟城市地图,并将获取的各行政区疾病监测数据以及预测的流行病传播爆发趋势信息整合到虚拟城市地图中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地区医疗信息系统设置在医疗机构中,当医疗机构中确诊新增流行病患者时,地区医疗信息系统获取该新增流行病患者信息,并将一个时间段内统计的流行病检测数据发送到疾病检测模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疾病监测模块中,根据流行病监控历史数据建立流行病预测模型,其中采用的流行病传播模型为:
It=StABtCIt-1
式中,向量It和对角矩阵St分别表示t时刻的感染人数和尚未被感染的易感人数;矩阵A 和C表示两个基本的流行病学参数,分别表示未感染者的易感程度和已感染者的感染能力; Bt表示t时刻的人口接触网络,其中人口接触网络表示各人群之间的接触概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疾病检测模块中,还包括: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流行病监控历史数据构建人口接触网络,包括:将待确定的人口接触网络表示为张量M∈RG的形式,其中人口接触网络的空间模式表示为空间RG的基底人口接触网络的时间模式表示为基底的组合系数W=(w1,...,;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包含多个场景的虚拟社会,并基于虚拟场景计算各个场景中各虚拟个体之间的接触概率,构成人口接触网络的空间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3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