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4399.1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平;曾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72/04;H04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其中,能力信息包括对应于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能力信息和对应于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和第二能力信息是独立的信息,第一能力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频率范围内的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二能力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频率范围内的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第二指示信息,接收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的测量间隙配置信息,其中,测量间隙配置信息是用于配置测量间隙的信息,根据测量间隙配置信息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减少信令开销,也可以减少网络设备的存储开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会根据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并上报测量报告给基站,基站根据测量报告进行移动性判决或载波管理等。终端设备在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通信的过程中,会对邻小区进行测量以便执行切换或小区重选,测量包括对同系统相邻小区的测量和对异系统小区的测量,邻小区可能与当前服务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由于终端设备能力的限制,终端设备可能需要被配置测量间隙(gap),比如,每40ms中配置一个6ms的测量gap,终端设备在测量gap期间中止在服务小区的数据传输而去进行测量操作,基站在测量gap期间不调度终端设备。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设备会向基站上报能力信息,基站接收到能力信息后,会根据终端设备当前工作的频带组合和能力信息确定测量目标Band是否需要测量gap,进而在需要测量gap时为终端设备配置测量gap。
而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系统中,一种可能的划分方式为,将频率资源分为两个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FR)FR1和FR2,FR1为24GHz以下,FR2为24GHz到100GHz。例如LTE系统使用的频率资源在FR1内,5G系统使用的频率资源可以在FR1内,也可以在FR2内。
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所支持的频带组合比较多,频带组合是终端设备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服务小区所属的频带的组合,导致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会非常多,无法在空口通过一条信令发送给网络,信令开销会非常大,基站的存储开销也很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减少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其中,能力信息包括对应于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能力信息和对应于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频率范围内的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二能力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频率范围内的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第二指示信息;从网络设备接收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的测量间隙配置信息,其中,测量间隙配置信息是用于配置测量间隙的信息;根据测量间隙配置信息进行测量。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通过将对应于第一频率范围的第一能力信息和对应于第二频率范围的第二能力信息隔离开,作为独立的信息上报给网络设备,免除了对应于第一频率范围的频带和第二频率范围的频带之间结合的频带组合的上报,以及与之对应的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指示的上报,因此可以减少信令开销,也可以减少网络设备的存储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能力信息还包括第一频带列表和第一频带组合列表,第一频带列表是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率范围内的所有频带组成的列表,第一频带组合列表是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一频率范围内的频带组合组成的列表,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与第一频带组合列表中每一个频带组合对应的第一频带列表中的每个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指示;
第二能力信息包括第二频带列表和第二频带组合列表,第二频带列表是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率范围内的所有的频带组成的列表,第二频带组合列表是终端设备支持的第二频率范围内的频带组合组成的列表,第二指示信息包括与第二频带组合列表中每一个频带组合对应的第二频带列表中的每个频带是否需要测量间隙的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4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