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转向架钢构数控曲线坡口成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4707.0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6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翟泉来;张国柱;李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方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3/154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于洪伟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车 转向架 数控 曲线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车转向架钢构数控曲线坡口成型机,涉及动车用辅助装置加工专用设备领域,包含有主机切削装置、钢板输送装置、主机床身底座、钢板输送床身底座和数字控制系统。本发明将钢板曲线坡口切削运动分解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进给运动,设计了可水平移动的钢板输送装置和两侧可垂直移动的主机切削装置,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根据不同曲线的钢板坡口切削要求预设参数,实现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化的切削加工;结构简单,整机占空小,每台设备设计生产能力取代原8台加工中心的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70%以上;采用自动上下料、自动磁吸装夹装置,一人可监管2‑3台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用辅助装置加工专用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动车转向架钢构数控曲线坡口成型机。
背景技术
每台动车车厢下方均设有转向架,以便帮助车轮在高速运行中调节转向角度,保证车体沿着轨道的弯曲度安全可靠的高速行驶。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对转向架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迅速改造、优化和提升动车转向架生产工艺,提高加工精度,加快产出效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生产厂家追寻的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生产动车的厂家,对转向架成型坡口工艺大都采用的是大型的4轴加工中心完成坡口功能,这种方法在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交通轨道产业的发展,许多原有的工艺设计已凸显弊端。加工中心实为通用设备,可对多种几何工件进行多功能的加工,不适合单一功能的加工需要。
采用加工中心的弊端为:
1.设备功能闲置,浪费严重。其原有多轴设计功能不能充分利用和释放,机体庞大,刀库、给压、旋转系统闲置,浪费严重;
2.加工效率底。加工中心单机运行难以连线生产,仍为人工上下料、工件搞正,虽设置多台加工中心但效率很难有质的提高,越发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需求;
3.加工成本居高不下。虽为加工中心,但每台每班仍需2人操作,大吨位行车为其上下料,整机折旧,多台同类设备占用厂房面积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成本加大;
4.一线工人压力大,负重难解。随着加工产量的加大,工人长期加班加点,劳动强度高,疲劳不堪,曾造成多起人身安全事故。
因此,面对我国高速轮轨产业的快速发展,迅速优化、提升动车转向架钢结构成型制造的工艺与装备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车转向架钢构数控曲线坡口成型机,整机采用数字控制,实现对动车转向架制造过程中的不同规格的曲线工件进行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坡口加工的目标,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车转向架钢构数控曲线坡口成型机,包含有主机切削装置、钢板输送装置、主机床身底座、钢板输送床身底座和数字控制系统,所述主机床身底座设置为两个,分别垂直方向设置于钢板输送床身底座中间位置的两侧,所述主机切削装置设置于主机床身底座上并可移动,所述钢板输送装置设置于钢板输送床身底座上并可移动,所述钢板输送装置上设置电磁铁用以吸附待加工钢板,所述数字控制系统与主机切削装置、钢板输送装置的执行元件通过电气控制线路连接,控制待加工钢板在钢板输送装置带动下以设定速度在钢板输送床身底座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两侧所述主机切削装置以设定速度及切削刀盘角度向待加工钢板运行并实现钢板两侧曲线坡口的切削加工。
所述钢板输送装置包含有钢板输送滑座、钢板进给机构和电磁吸附机构,所述钢板输送滑座设置于钢板输送床身底座上,所述电磁吸附机构固定设置于钢板输送滑座的正上方,所述钢板进给机构采用电机驱动。
所述主机切削装置包含有主机输送机构和切削动力单元,所述主机输送机构与切削动力单元连接,所述主机输送机构采用电机驱动,将切削动力单元输送至设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方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泰安方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4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