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5918.6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温林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林弋 |
主分类号: | C08F285/00 | 分类号: | C08F285/00;C08F283/06;C08F220/06;C08F2/38;C04B24/16;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外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别以不同分子量不饱和醇聚醚为反应原料与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进行共聚反应,再将上述聚合物与补充加入的羧酸类化合物进行共聚反应,合成同时具有同时具有长聚氧丙烯烯醚支链和短聚氧丙烯醚支链的聚羧酸类混凝土外加剂,该类混凝土外加剂兼具良好的初始性能和缓凝保坍性能,较之现有技术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的外加剂领域, 特别涉及以不同分子量聚醚为反应原料合成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以及依据该方法制得的产品。
背景技术
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剂是继木质磺酸盐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后的第三代混凝土外加剂, 目前在国内外各类工业建筑、民用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已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外加剂, 在部分工程领域,如核电工程、高强度混凝土(C60及 以上)、 超高强度混凝土(C80及以上)、高速铁路工程、高层/超高层泵送等混凝土应用领域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常见的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酯类外加剂和醚类外加剂两种, 其中醚类聚羧酸外加剂通常以不饱和醇聚醚,如异戊烯基不饱和醇聚醚(TPEG)、 异丁烯基不饱和醇聚醚(HPEG)、 丙烯基不饱和醇聚醚(APEG)等,上述不饱和醇聚醚数均分子量通常为800~4000。不饱和醇聚醚的不饱和双键具有共聚反应活性的,可以和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以及其他具有共聚反应活性的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如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丙烯酰胺等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聚合物分子。
在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中,不同种类的不饱和醇聚醚的反应活性和性能存在一定差异,J.Plank、 Yamada等学者的学术论文中认为, 不同分子量的不饱和醇聚醚对于合成的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以聚合度较小、数均分子量较小的不饱和醇聚醚为原料合成的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剂有利于初始减水率;以聚合度较大、数均分子量较大的不饱和醇聚醚为原料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缓凝保坍性能。
在现代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聚羧酸系混凝土外加剂已无法完全达到工程要求, 实际工程应用时通常加入其他种类的外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 泵送剂等,改进相应性能。但上述复配工艺增加了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增大质量问题风险,提升相关成本。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拟将不同分子量的不饱和醇聚醚分别与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 再将上述聚合物混合后, 进一步与不饱和羧酸进行共聚反应, 制备同时具有长聚氧乙烯醚支链和短聚氧乙烯醚支链的聚羧酸类混凝土外加剂,该类混凝土外加剂兼具良好的初始性能和缓凝保坍性能, 较之现有技术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因此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结合上述理由, 申请人以两种不同分子量的不饱和醇聚醚为反应原料,分别与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进行共聚反应, 合成具有一定分子量的低聚物, 再将不同分子量的低聚物与补充的不饱和羧酸化合物进行共聚反应,合成同时具有长聚氧乙烯醚支链和短聚氧乙烯醚支链的聚羧酸类混凝土外加剂。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合成同时具有长支链和短直链的聚羧酸类混凝土外加剂, 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聚羧酸类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不饱和醇聚醚与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混合,在机械搅拌条件下升温至50℃~70℃, 加入引发剂, 滴加链转移剂, 滴加时间为30min~120min;
b)将步骤(1)制备的不同分子量聚醚与不饱和醇聚醚混合均,机械搅拌条件下, 加入引发剂,匀速滴加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 反应温度为60℃~80℃, 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钙水溶液调节PH值至6.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林弋,未经温林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5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