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电子锁芯及离心式电子锁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6179.2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平;陈志鸿;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电子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式电子锁芯及离心式电子锁。离心式电子锁芯包括锁壳以及设置在锁壳的内部的锁胆,离心式电子锁芯还包括分别设置在锁胆内部的:闭锁组件,锁壳的内侧壁具有闭锁槽,闭锁组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当闭锁组件位于闭锁位置时,闭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由锁胆伸出并进入闭锁槽内以对锁胆的转动限位,当闭锁组件位于解锁位置时,闭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闭锁槽内退出;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能够沿锁壳的轴向移动并对闭锁组件进行限位,以使闭锁组件保持在闭锁位置或解锁位置;离合组件,离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在锁胆的内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锁芯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式电子锁芯及离心式电子锁。
背景技术
在防误安全领域,电子锁芯的功能及种类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电子锁芯以其操作简单,整体性能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已经成为锁芯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锁芯的开闭锁主要通过电气闭锁结构实现,电气闭锁结构是指锁芯解锁时由电气元件驱动的闭锁方式,根据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不同可分为电机闭锁结构、螺线管闭锁结构和电磁吸盘闭锁结构。其中电机闭锁结构主要由锁壳、锁胆、电机、限位块、锁销及控制电路组成,其闭锁原理是与电机连接的限位块阻止锁销的运动,从而使锁胆与锁芯产生结构阻涉,解锁时限位块随电机转动接触锁销的运动限制,解除锁胆与锁芯的结构阻涉实现解锁过程。但是,针对电机驱动的电子锁芯,需确保限位块在钥匙拔离锁芯后能够回到初始位置,此动作称之为复位。复位动作需要增加额外的机械结构或元器件组成的复位结构实现,这样相应增加电子锁芯的零部件数量,增加材料、制造、安装维护成本。另外,电子锁芯中电机可能因为机械或人为故障导致电机堵转,时间稍长易烧坏电机,影响锁具寿命、安全性能及增加维护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锁芯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电子锁芯及离心式电子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锁芯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式电子锁芯,包括锁壳以及设置在锁壳的内部的锁胆,离心式电子锁芯还包括分别设置在锁胆内部的:闭锁组件,锁壳的内侧壁具有闭锁槽,闭锁组件具有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当闭锁组件位于闭锁位置时,闭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由锁胆伸出并进入闭锁槽内以对锁胆的转动限位,当闭锁组件位于解锁位置时,闭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闭锁槽内退出;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能够沿锁壳的轴向移动并对闭锁组件进行限位,以使闭锁组件保持在闭锁位置或解锁位置;离合组件,离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活动设置在锁胆的内部,且离合组件能够对限位组件相对锁壳的轴向上的位置进行限位;当使用钥匙进行解锁时,钥匙能够伸入锁胆内,离合组件转动以解除对限位组件的限位,同时锁胆转动,且闭锁组件退出闭锁槽并挤压限位组件,以使限位组件向锁胆的前锁胆一侧运动。
进一步地,锁胆包括顺次连接的前锁胆、中锁胆和后锁胆,且钥匙能够插入前锁胆,当使用钥匙进行闭锁时,钥匙带动前锁胆转动,前锁胆通过中锁胆带动后锁胆转动,闭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闭锁槽,然后将钥匙拔出,离合组件恢复到初始位置并对限位组件进行限位,同时限位组件对闭锁组件进行限位以使闭锁组件保持在闭锁位置。
进一步地,钥匙是电子钥匙,离合组件能够与钥匙感应,以使离合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离合块,离合块在锁壳的径向方向上运动,当离心式电子锁芯处于闭锁状态时,离合块对限位组件限位,以使闭锁组件保持在闭锁位置。
进一步地,离合组件还包括:基座,基座设置在中锁胆的内部靠近后锁胆的一侧,基座具有至少一个滑移长孔,各离合块的至少一部分与对应的滑移长孔滑动配合;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基座驱动连接,以驱动基座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