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基础袋装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6378.3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启;杨磊;梁远博;张晓乐;郭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2D27/50;C04B111/7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杨孟娟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基础 袋装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应用,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200~380kg,细骨料710~815kg,粗骨料1000~1200kg,水160~185kg,聚丙烯纤维0.5~1.0kg,第一外加剂30~70g,第二外加剂60~150g。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袋装混凝土配合比称取原材料;将上述原材料采用集中搅拌机搅拌混合均匀,获得混凝土;测试混凝土坍落度,该坍落度控制在50mm‑100mm;将拌制的混凝土装入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制作的土工布袋中;将上述土工布袋封口。本申请水下基础袋装混凝土,无需振捣,在水下硬化7天抗压强度大于10.0MPa,28天抗压强度大于15.0MPa,满足水下基础抗冲刷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基础袋装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水下基础是作为承受桥梁、水利和码头等结构所有荷载的构件,桩等基础结构会使此区域原来的波浪、水流等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打破原本已经建立的泥沙输运平衡,从而使基础的周围发生冲刷。冲刷是导致水下基础淘空沉降甚至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淘空沉降将进一步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松动将最终导致结构垮塌。而采用袋装混凝土进行水下基础加固防护是提高水下基础抗冲刷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袋装混凝土未凝结硬化之前就吊放水中,会受到水流冲刷的影响,会对其水泥浆体流失、凝结硬化等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需要开展水下抗冲刷袋装混凝土的制备技术的试验研究,以满足水下抗冲刷防护的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基础袋装混凝土、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制备的混凝土无需振捣,在水下硬化7天抗压强度大于10.0MPa,28天抗压强度大于15.0MPa,满足水下基础抗冲刷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水泥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42.5,优选地,本申请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所述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量不大于1.5%,泥块含量不大于0.5%。优选地,所述细骨料选用砂。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所述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由5-16mm与16-31.5mm级配组成,其中,5-16mm级配与16-31.5mm级配的比例为2:8,针片状含量不大于8%,含泥量不大于0.7%,泥块含量不大于0.2%。优选地,所述粗骨料选用石子。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所述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0mm-15mm,直径为18±2μmm,密度为0.91g/m3;抗拉强度不小于300MPa;伸长率为28%;弹性模量不小于3500MPa。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所述第一外加剂为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羟甲基纤维素,该羟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为200Pa·s。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下基础抗冲刷袋装混凝土,其中,所述第二外加剂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