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针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6427.3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安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针接头,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扣连接;导管容置于第一壳体内,用以引导注射液导出;弹性框体容置于第二壳体内,弹性框体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和隔断部,固定部与活动部固接且固定部固设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隔断部与固定部相连接,通过隔断部的打开或关闭实现注射液的流通或隔断;穿刺管,容置于弹性框体内,所述穿刺管包括导流部和穿刺头,穿刺头与导流部贯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弹性框体的移动使得穿刺头刺破无针注射筒上的硅胶,抵贴效果显著不漏液,而且设置有自动打开或关闭的一对阀瓣,在无针注射筒脱离弹性框体的活动部时,一对阀瓣瞬时关闭,有效避免因壳体瞬间处于负压状态而导致注射液体回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针接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负压回流的免针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上,如欲将药液注入一导管或点滴瓶内,一般都会利用注射针筒将针筒内的药液,注入该导管或该点滴瓶内,使药液通过一输液管而流入病患体内。而传统注射针筒必然设置一针头,因该针头的设计使医护人员有被针扎到的风险,为了免除该风险,陆续开发出不同款式的免针接头。
现有技术授权公告号为CN203090116U的发明专利免针接头公开了一种免针接头,用于连接一导管,该免针接头包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壳体耦接于该导管;一弹性框体,容置于该壳体内,该弹性框体包括一第一挡部、一第二档部、一第二卡合部及一第三卡合部,其中,该第二卡合部用以卡合该第一卡合部;一杆体,容置于该弹性框体内,该杆体包括一第二壳体、一卡合环、一挡环及一实心部,其中,该第二壳体套接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卡合环套接于该第三卡合部,并靠抵于该第一挡部,该挡环靠抵于该第二档部;以及一帽体,耦接该壳体,用以容置该实心部。本发明所提供的免针接头,结构轻便,因其制作成本低廉,技术难度不高,又能产生良好密封抵贴效果,使液体不易外露。但是在实际使用时,药剂循着该十字凹痕,经由该狭缝,沿着该横向通孔、该第二壳体,再流经该第一壳体、该外部导管,最后进入病患体内,当该无针注射筒离开该实心部时,壳体内瞬间产生负压状态,很容易导致注射液回流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的免针接头存在负压回流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针接头,结构简单紧凑,抵贴效果显著不漏液,而且设置有自动打开或关闭的一对阀瓣,有效避免因壳体瞬间处于负压状态而导致注射液体回流的问题,方便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针接头,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扣连接;
导管,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以引导注射液导出;
弹性框体,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弹性框体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和隔断部,固定部与活动部固接且固定部固设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隔断部与固定部相连接,通过隔断部的打开或关闭实现注射液的流通或隔断;
穿刺管,容置于所述弹性框体内,所述穿刺管包括导流部和穿刺头,所述穿刺头与导流部贯通连接;
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推抵所述弹性框体的活动部时,该弹性框体顺势移动使得穿刺头刺穿活动部且刺破无针注射筒上的硅胶,注射液沿着导流部呈直线的通过隔断部进入导管并导出;
当该无针注射筒离开弹性框体的活动部时,该弹性框体与壳体即回复密合状态。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框体的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另一端设有一易刺部,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推抵弹性框体的活动部时,该弹性框体顺势移动使得穿刺头刺穿易刺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帽体,易刺部容置于所述帽体内且可在帽体内移动,当使用一无针注射筒推抵弹性框体的活动部时,该易刺部顺势移动使得穿刺头刺穿易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安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安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