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熔式剪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6496.4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何杏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梵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5/00 | 分类号: | B26D5/00;B26D7/00;B26D7/08;B26D7/22;B26F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熔式 剪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切器,尤其涉及一种热熔式剪切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避免尼龙绳的切口处留下毛边,能够保证尼龙绳的长度的热熔式剪切器。一种热熔式剪切器,包括有隔热手柄、刀片等;两个隔热手柄的端部均固接有刀片,两个刀片铰接连接。本发明通过加热片可对刀片进行加热,刀片可将尼龙绳熔断,高温可将尼龙绳切口处的毛边熔掉,使得尼龙绳的切口处更加平整,传送机构可以传送尼龙绳4秒,通过时间准确的控制每次传送尼龙绳的距离,从而能够保证每根尼龙绳的长度都相等;通过清洁机构可以将刀片上的碎屑清理掉,避免碎屑沾在尼龙绳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切器,尤其涉及一种热熔式剪切器。
背景技术
尼龙绳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并且能够抵抗紫外线阳光的恶化,不像大多数化学品构成品那样容易损坏,尼龙绳生产出来之后,一般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人们一般不需要用到那么长,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尼龙绳剪成合适的长度。
目前主要是人们一只手拿着尼龙绳,另一只手拿着剪刀对尼龙绳进行剪切,剪断之后,尼龙绳的切口处会留下毛边,不够平整,其次,人们是通过肉眼来判断剪切尼龙绳的长度,这样很难掌控每根尼龙绳的长度,导致尼龙绳长度不一致。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发一种可避免尼龙绳的切口处留下毛边,能够保证尼龙绳的长度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们用剪刀对尼龙绳进行剪切,尼龙绳的切口处会留下毛边,而且人们很难掌控每根尼龙绳的长度,导致尼龙绳长度不一致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避免尼龙绳的切口处留下毛边,能够保证尼龙绳的长度的热熔式剪切器。
技术方案:一种热熔式剪切器,包括有隔热手柄,两个隔热手柄的端部均固接有刀片,两个刀片铰接连接,两个刀片上均设有加热片;第一弹片,第一弹片连接在两个隔热手柄之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其中一个刀片上;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其中一个隔热手柄上;传送机构,安装于所述刀片上,所述传送机构用于传送尼龙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控制模块和LCD显示屏,另外一个隔热手柄上安装有LCD显示屏,LCD显示屏、设置键、加一键、减一键和确认键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送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架、伺服电机、第一锥形滚筒、导套、导杆、第一弹簧、第二支架和第二锥形滚筒,其中一个刀片上固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位于远离加热片的一侧,远离所述温度传感器一侧的第一支架上栓接有伺服电机,第一支架上转动式安装有第一锥形滚筒,所述第一锥形滚筒的端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外一个刀片上固接有导套,所述导套内滑动穿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上绕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导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套连接,导杆上朝向所述第一锥形滚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锥形滚筒一侧的第二支架上转动式安装有第二锥形滚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清洁机构,清洁机构包括有挡板、滑套、滑杆、第二弹簧、刮板和第二弹片,两个刀片上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侧上均固接有挡板和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穿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绕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滑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套连接,所述滑杆上铰接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刀片接触,所述刮板与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螺母、螺杆、接触板和接触块,其中一个刀片上固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垂直于温度传感器,所述螺母内旋有螺杆,另外一个刀片上固接有接触板,螺杆上朝向所述接触板的一端固接有接触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弧形板,两个刀片上均固接有起保护作用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靠近两个刀片的铰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梵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梵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4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