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水体中的铊并回收萃取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6914.X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张庆;陈迪云;解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61/00;C02F9/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水体 中的 回收 萃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水体中的铊并回收萃取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含铊废水置于分液漏斗中,调节其pH值至小于2.0;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混匀;3)加入铵盐,混匀溶解;4)加入聚乙二醇,充分混匀后,静置平衡至溶液分层,上层为有机相1,下层为水相1;分离的铊在所述有机相1中;进一步收集步骤4)中的有机相1,添加再生剂,混匀,静置平衡至溶液分层,可回收萃取剂。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适用于强酸性高浓度含铊废水的萃取,对铊萃取量大且效率高;萃取后可回收萃取剂,不带进二次污染,更环保,处理后的废水铊含量低,符合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萃取和反萃取分离技术领域,涉及分离水体中的铊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分离水体中的铊并回收萃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铊元素在水体中存在+1与+3价,主要是以+1价存在。铊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元素,在动物或人体酶的活化过程中容易取代钾离子而引起毒性效应,毒性比汞、砷、铅、镉强。
水体中铊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使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铊转变为不溶的重金属化合物,经沉淀和浮上法从污水中除去,具体方法有中和法、硫化法、还原法、氧化法、离子交换法、离子浮上法、活性炭法、铁氧体法、电解法和隔膜电解法等。第二类,将污水中的铊在不改变其化学形态的条件下,进行浓缩和分离,具体方法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蒸发浓缩法等。
Mueller(2001)研究表明碱性还原条件下(pH值7.4,Eh-200mv),通过添加硫化物,并有硫酸还原菌存在,Tl(I)可有效地形成Tl2S沉淀,废水中铊浓度可降到2.5μg/L水平,但是在强酸的水体中需要消耗大量碱液才能把水体 pH值调到碱性,如果采用石灰调节酸碱度,会产生大量乳状固废;Geselbracht (1996)采用超滤和反渗透法,可将废水中的铊降到2μg/L以下的水平,但是此法需要昂贵的设备投入;Peter and Viraraghavan(2008)采用真菌黑曲酶对废水中的铊进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4~5条件下,黑曲酶对铊的吸附量为0.2mg/g,但是此法难寻找或培养真菌黑曲酶,且霉菌的生长条件受温度、 pH值、盐度等多种条件限制,难以实际应用;还有学者采用铁基或钛的纳米材料进行沉降除铊,虽然原料价格低廉,但是这些材料的制备需要特种设备与消耗大量化学试剂,累积费用不可忽略。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含铊废水的治理大多都是附带处理工艺,有些纳米材料对水体中的铊处理附带一定的条件才能生效,如只适用于低盐度、低浓度铊污染处理、需要碱性条件、一定温度等,对于高浓度铊处理仍有一定的难度,且使用后的材料不可再生,造成大量危废,因此对于高酸度高浓度含铊废水的处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方便、成本低,能有效分离废水中的铊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离水体中的铊并回收萃取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一定量含铊废水于分液漏斗中,调节pH值至小于2.0;
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混匀;
3)加入铵盐,混匀溶解;
4)加入聚乙二醇,充分混匀后,静置平衡至溶液分层,上层为有机相1,下层为水相1;分离的铊在所述有机相1中。
水体中铊在一定的酸度下被氧化成Tl(III)再与PEG形成络合体系,络合体系如式(I):
通过加入铵盐可实现萃取分层,反应式如式(II):
被萃取的铊(III)在碱性还原剂的作用下,Tl(III)被还原成Tl(I)进入水相中,而萃取剂停留在有机相实现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9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