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测试系统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56966.7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尚潇;史丽娜;牛洁斌;李龙杰;谢常青;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55;G01N21/01;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结构 成像 测试 系统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包括:
硅衬底;以及
多个硅-铬圆柱纳米结构形成的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位于所述硅衬底上,用于呈现结构色,每个所述硅-铬圆柱纳米结构包括:
硅圆柱纳米结构,以及覆于其上表面的金属掩膜铬;
以所述金属掩膜铬为掩蔽刻蚀硅衬底,形成所述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所述硅圆柱纳米结构的高度H1介于100纳米至300纳米之间,金属掩膜铬的厚度H2为固定值50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所述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呈周期排列,相邻所述硅-铬圆柱纳米结构的排列周期介于15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所述硅圆柱纳米结构的直径介于80纳米至200纳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相邻硅圆柱纳米结构之间的间隙G介于70纳米至200纳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所述金属掩膜铬的直径D介于80纳米至200纳米之间。
6.一种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准备硅衬底;
步骤S2,在硅衬底上,旋涂PMMA胶;
步骤S3,采用电子束光刻法在PMMA胶上图案化,曝光显影;
步骤S4,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沉积金属掩膜铬层;
步骤S5,采用湿法去胶方法,剥离图形区域外的金属掩膜铬;以及
步骤S6,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方法以金属掩膜铬为掩蔽刻蚀硅,形成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完成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的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的制备方法,根据不同波长需要制作不同直径或周期的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
8.一种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的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位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硅纳米柱的结构色成像结构上方的光源、光探测器、半反射膜、摄像机、光谱仪以及显示器;
由光源发出的探测光经过第一半反半透膜后垂直入射到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上;硅-铬圆柱纳米结构阵列呈四方格子周期分布,这时在某些波长会产生米氏共振,然后反射光沿入射光路垂直出射,经过第一半反半透膜,再经过第二半反半透膜,一半反射光由摄像机接收,一半反射光由光探测器接收,最后成像于光谱仪的显示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69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