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57937.2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洪杰;巩景虎;孙明生;曹文凯;郭磊;张军;杜斌;赵丹丹;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8D20/00;F28D20/02;F28F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一体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涉及新能源储热供冷技术领域,包括储热系统、热罐、制冷系统、流体输送机构,所述热罐存有流体导热介质,所述储热系统、制冷系统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热罐相连通,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储热系统、制冷系统分别与所述热罐相连的管路上。带有热罐的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中间换热部分采用热罐,没有换热温差,从而也就提高了整体效率,提高了的效率约为2%;系统采用热罐后,制冷系统端负荷的波动减小,系统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储热供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力、化工、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存在大量的余热,但是行业的工业余热、废热回收效率很低,如蒸汽余热、排渣水余热、烟气余热、压缩空气余热等温度较低的余热尚未开发利用,这导致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被浪费,使得能量消耗总量提高并产生大量的气体排放。在商业以及民用利用中,余热、废热的回收利用也比较少,许多余热利用项目在经济性、灵活性上显示出诸多不足之处。
当今社会,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社会意识,工业余热回收的利用方式已经成为节能环保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余热制冷也成为主流技术。但是,当前的供热部分和制冷系统是通过换热器连接的,因此系统存在效率降低,浪费热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用热罐将储热系统和制冷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新系统,不仅提高整体效率,同时减小负荷端的波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包括:
储热系统;
热罐,所述热罐存有流体导热介质;
制冷系统,所述储热系统、制冷系统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热罐相连通;
流体输送机构,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储热系统、制冷系统分别与所述热罐相连的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储热系统包括储热箱,所述储热箱内容置有储热材料,所述储热箱通过管路与所述热罐相连通,所述流体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储热箱与所述热罐之间管路上的第一泵体。
优选地,所述储热材料为固体储热颗粒或固体储热块。
优选地,所述储热箱和所述热罐由外至内分别由绝热外护壳、拆卸式保温外衣、绝热隔离层、储热模块外器壁和保温内衬组组成。
优选地,所述拆卸式保温外衣由内到外由内衬层、隔热层和外保护层组成。
优选地,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通过管路与所述热罐相连通,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制冷机组与所述热罐之间管路上的第二泵体。
优选地,所述热罐上开设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与所述储热箱相连的第一出口位于四个口的最下方,与所述储热箱相连的第一进口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下方和所述第二进口的上方,所述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制冷机组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储热箱上开设有第三进口、第三出口,所述第三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第三进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流体导热介质为水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或烟气或导热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带有热罐的储热制冷一体化系统,中间换热部分采用热罐,没有换热温差,从而也就提高了整体效率,提高了的效率约为2%;
2、系统采用热罐后,制冷机组端负荷的波动减小,系统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57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